[实用新型]一种排桩支护与扶臂式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2521.9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世强;刘雪珠;陈胜;邵丽娟;王才勇;樊琛琛;方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陈卓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墙 扶臂 排桩 冠梁 结构体系 支护 本实用新型 扶臂式 地下室 绑扎 浇筑 钢筋 边坡支护 单一结构 顶部设置 基坑开挖 基坑周边 结构施工 设计标高 预留钢筋 支护排桩 支护体系 主体结构 美观性 回填 边坡 顶面 施工 桩顶 桩头 开挖 地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桩支护与扶臂式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通过在支护排桩顶部设置扶臂挡墙,排桩与扶臂挡墙相结合从而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及美观性;施工排桩支护体系;破除排桩桩头,绑扎冠梁钢筋,浇筑冠梁;开挖坑内土方,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待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后,基坑周边回土至冠梁顶面;绑扎扶臂挡墙钢筋,利用冠梁上部预留钢筋,让排桩与扶臂挡墙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浇筑扶臂挡墙;待达到强度后继续回填土方至设计标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的工程,所提供的排桩支护与扶臂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通过在桩顶设置扶臂挡墙,解决了以往传统单一结构体系的不足及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排桩支护与扶臂式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升级,及城市用地的大量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城市每个角落遍地开花,从城市中心向周边郊区发展,依山傍水的住宅也越来越多,因此边坡支护也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迅猛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在此复杂地形区域,结构设计正负零差距较大,有时需向下开挖,有时则需向上回填,因此需将基坑支护设计和边坡挡墙设计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设计情况存在以下两点弊端:①、单一采用排桩支护,后期需接桩,施工难度大,且与后期景观设计难以衔接;②、单一采用扶臂挡墙,需施工空间较大,且挡墙受力较大,不利于结构安全。如何解决在高差起伏较大的建筑场地,合理的考虑支护设计及挡墙设计是工程安全性的保证,是项目协调性与美观性的制约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差起伏较大地形环境下,传统单一的支护结构或挡墙结构体系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排桩支护与扶臂式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解决了传统单一设计的不足。
一种排桩支护与扶臂式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包括:单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与双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单排支护桩结合扶臂挡墙的结构体系,包括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的上端与圈梁2连接;圈梁2的上部分别为后期回填土13及扶壁式挡墙11,圈梁2与扶壁挡墙11通过预留钢筋3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扶壁挡墙11上设置泄水孔12;支护桩1与结构外墙7之间为基坑回填土9,支护桩1与基础底板5之间为设置的基础换撑板6;基础底板5下部为基础垫层4,上部为结构顶板8两者通过结构外墙7连接。
对于双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在单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个支护桩1;两个支护桩1之间在圈梁2之间通过拉结梁板15联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桩支护与扶臂挡墙结合的结构体系,通过在桩顶设置扶臂挡墙,解决了以往传统单一结构体系的不足及缺陷。此结构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还具有节省工期及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单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是双排支护桩结合扶臂式挡墙的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中:1、支护桩;2、圈梁;3、预留钢筋;4、基础垫层;5、基础底板;6、基础换撑板;7、结构外墙;8、结构顶板;9、基坑回填土;10、场地整平标高;11、扶臂式挡墙;12、泄水孔;13、后期回填土;14、最终设计标高;15、拉结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未经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2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水利绿化挡土墙
- 下一篇: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