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捆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18627.1 | 申请日: | 201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川隆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F15/00 | 分类号: | A01F15/00;A01F15/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5400 湖北省恩施土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捆扎 侧板 传送带 秸秆 传送 底座 捆扎装置 转动连接 伸缩杆 支撑架 压架 底座顶部 固定横架 连接螺柱 外侧壳体 转动轴承 自动整理 连接杆 散开 底端 滚轴 松脱 焊接 转动 结实 | ||
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包括传送底座,所述传送底座顶部通过转动滚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底座一侧连接有下捆扎架,所述下捆扎架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有上捆扎架,所述上捆扎架的另一端焊接有捆扎压架,所述传送底座的外侧壳体通过连接螺柱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端通过固定横架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端与捆扎压架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通过连接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其首先通过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可以将传送带上的秸秆进行自动整理对其,从而使得在对秸秆捆扎时更加结实,不会松脱散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捆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 (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秆捆扎装置就是秸秆的收集装置,传统的秸秆捆扎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在进行捆扎时操作麻烦,工作效率较低,且工作强度大,同时捆扎的秸秆不够整齐,容易松脱散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捆扎装置,包括传送底座,所述传送底座顶部通过转动滚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底座一侧连接有下捆扎架,所述下捆扎架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有上捆扎架,所述上捆扎架的另一端焊接有捆扎压架,所述传送底座的外侧壳体通过连接螺柱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端通过固定横架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端与捆扎压架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侧通过连接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所述下捆扎架一端焊接有热塑架,所述捆扎压架底部设有加热器,所述上捆扎架和下捆扎架内部均通过环形凹槽嵌入有捆扎塑胶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捆扎架和下捆扎架均为半圆形结构,且上捆扎架和下捆扎架的内径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捆扎压架底部的加热器与热塑架的位置相互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构成一个V型结构,且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关于传送带的中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共连接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杆关于传送底座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第一整理侧板和第二整理侧板可以将传送带上的秸秆进行自动整理对其,从而使得在对秸秆捆扎时更加结实,不会松脱散开,同时更加美观,从而提高该秸秆捆扎装置的品质,增大了市场的竞争力,其次,通过设有加热器和热塑架,可以自动进行捆扎,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工作的强度,增强了该秸秆捆扎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的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捆扎装置的捆扎架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川隆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利川隆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8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