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8174.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泰石漂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解池 泥箱 前腔 隔板 污水处理 后腔 泥管 本实用新型 活性污泥 重复利用 技术方案要点 十字形设置 底部连接 布水管 传统的 透水孔 中空的 空腔 腔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旨在解决传统的水解池活性污泥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所述水解池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水解池内呈十字形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水解池均等分成四个腔室,其中相邻的两个空腔为前腔,另外两个为后腔,两个所述前腔均连接有补泥箱,所述补泥箱与前腔之间连接有布水管,所述前腔与后腔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后腔底部连接有补泥管,所述补泥管连接于补泥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通过补泥箱和补泥管将水解池内的活性污泥实现重复利用,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麻、丝、化纤或混纺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等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等复杂组分,具有色度大、有机物浓度高、碱性强、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印染废水是洗染、印花、上浆等多道工序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污染性很强。在对污水处理的工艺中,通常在吸附沉淀池内加入活性污泥,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其中活性污泥的污泥在吸附沉淀池中起主要作用,使得污水中较大的分子吸附在污泥上从而沉淀下去,活性污泥中的微政务需要在无氧环境下发挥活性,因此需要将污水送入到水解池内进行无氧处理。
在水解池内会产生一定的污泥沉淀,传统的水解池底部沉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抽泥管将底部的污泥抽取排出,造成很大的浪费,由于经过水解池的活性污泥只是经过生物菌的分接,仍然属于生物污泥,因此如果直接排放掉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具有可对水解池内的污泥进行重复利用,节约环保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包括水解池本体,所述水解池本体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水解池本体内呈十字形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水解池本体均等分成四个腔室,其中相邻的两个空腔为前腔,另外两个为后腔,两个所述前腔均连接有补泥箱,所述补泥箱与前腔之间连接有布水管,所述前腔与后腔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后腔底部连接有补泥管,所述补泥管连接于补泥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吸附沉淀池送出的污水首先进入到补泥箱内和活性污泥进一步充分混合,补泥箱内的污水和活性污泥一同由布水管送入到前腔底部,通过布水管向前腔内打入污水,当污水充满前腔时,由于布水管通入到前腔的底部,会对前腔内的污水起到扰动的作用,防止活性污泥都沉淀在前腔内,前腔内的水经过透水孔送入到后腔内,由于污水到了后腔内时冲力减小,大部分活性污泥会沉积在后腔的底部,由补泥管将一部分活性污泥送回到补泥箱内,实现活性污泥的重复利用,提高活性污泥的利用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腔底面呈漏斗状设置,漏斗的出料口连接所述补泥管,在后腔靠近漏斗边沿的底面上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通过管道送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污泥在水解池本体内进行无氧活动,将污水中的一些长链分子分接为短链分子,由于后腔内污水的冲力减小,大部分活性污泥吸附一部分杂质以及细菌后向下沉降,沉淀的活性污泥向池底汇聚并由漏斗底部送出,补泥管设置有阀门,当沉淀到一定程度后,阀门打开,由补泥管将收集的活性污泥送回到补泥箱内进行再次补泥,漏斗状的后腔便于污泥的收集,当漏斗内的污水盛满时,水会从漏斗内溢出到排水沟中,由排水沟向外排出,将水送到耗氧池内做进一步分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布水管包括连接于补泥箱底部的五根分布管,五根所述分布管连接于前腔侧壁,并且五根分布管水平等间隔排布,五根分布管与前腔池底的距离为1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泰石漂染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泰石漂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8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污水滗水器
- 下一篇:一种厌氧微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