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7033.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7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翔;张婷;陈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管道 回风管道 冷凝端 蒸发端 主换热 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 换热部 吸热 全热回收 全热交换 热量传递 循环往复 热回收 有效地 放热 回风 新风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回收装置,包括新风管道和回风管道,还包括:主换热部,主换热部设置在新风管道和回风管道之间,主换热部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设置在新风管道中,冷凝端设置在回风管道中;辅换热部,辅换热部设置在新风管道与回风管道之间用于将冷凝端释放的热量传递给蒸发端所在的新风管道。在进行热回收的过程中,主换热部在冷凝端进行放热、在蒸发端吸热,实现对新风和回风进行全热交换,以此循环往复,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装置的全热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溶液式全热回收技术是一种以溶液为中间介质,利用溶液从空气中吸收或向空气释放水分的特性,将溶液在回风与新风之间循环喷淋,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全热回收的技术。溶液式全热回收技术受限于溶液的传质性能,热回收效率一般在50%~60%左右。
热管式热回收装置是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特性,来实现高效热回收的装置,热管式热回收效率一般可达70%以上,但仅能对空气中的显热进行热回收。
目前热管只能作为显热回收装置,而溶液式全热回收装置的全热回收效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装置,以提高现有技术中的溶液式全热回收装置的全热回收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包括新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其中,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主换热部,主换热部设置在新风管道和回风管道之间,主换热部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设置在新风管道中,冷凝端设置在回风管道中;辅换热部,辅换热部设置在新风管道与回风管道之间,用于将冷凝端释放的热量传递给蒸发端所在的新风管道。
进一步地,辅换热部包括:第一辅换热部,第一辅换热部设置在回风管道中,第一辅换热部用于吸收冷凝端释放的热量,并与回风进行全热交换。
进一步地,辅换热部还包括:第二辅换热部,第二辅换热部设置在新风管道中,第二辅换热部与蒸发端换热,并与新风进行全热交换。
进一步地,第一辅换热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回风管道中,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辅换热空间,冷凝端设置在第一辅换热空间中;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一辅换热空间的顶部,喷淋溶液与回风进行全热交换。
进一步地,第二辅换热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新风管道中,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辅换热空间,蒸发端设置在第二辅换热空间中;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二辅换热空间的顶部,第二喷淋装置与第一辅换热空间相导通,以将第一辅换热空间中的吸收冷凝端释放热量的溶液喷淋至第二壳体,以与新风进行全热交换。
进一步地,辅换热部还包括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辅换热空间导通,导流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喷淋装置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辅换热部设置在第二辅换热部的上方,导流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辅换热空间的底端连通。
进一步地,辅换热部还包括回液通道,回液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辅换热空间的底端连通,回液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喷淋装置连通,回液通道上设置有动力装置,以为第二辅换热空间底端的溶液输送至第一喷淋装置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包括溶液泵。
进一步地,主换热部还包括隔热段,隔热段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主换热部中的换热剂通过隔热段流至蒸发端和冷凝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装置具有主换热部及辅换热部,在进行热回收的过程中,主换热部在冷凝端进行放热,蒸发端吸热,辅换热部再将冷凝端释放的热量传递给蒸发端所在的新风管道,实现对新风和回风进行全热交换,以此循环往复,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装置的全热回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7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灰尘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空调用新型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