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5269.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7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云;张玲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源 能量转换 输出管 螺旋管 输入管 地源热泵地埋管 水泵 智能控制器 地源热泵 地热 主机 水流控制装置 用户用水接口 自来水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 信息处理器 信息接收器 压力传感器 活塞挡板 下方位置 一端连接 液压缸 水箱 卡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包括地源热泵地埋管、热源输出管、第一水泵、热源输入管、地热螺旋管、能量转换箱、用户螺旋管、第二水泵、水流控制装置、水流输入管、水箱、自来水管接口、用户用水接口、压力传感器、水流输出管、信息接收器、活塞挡板、液压缸、卡槽和信息处理器,所述能量转换箱的一侧上方连接热源输入管的一端,热源输入管另一端连接地源热泵地埋管,第一水泵设置在热源输出管上,能量转换箱的一侧下方位置连接热源输出管的一端,热源输出管的一端与地源热泵地埋管连接,能量转换箱的内部并排设有地热螺旋管和用户螺旋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可节约大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或燃煤等),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规模化应用,但由于当前地源热泵技术本身的特性限制,热水输送到用户端或水箱都有着热损失,以及空调冷冻水或热水输送到用户末端也存在着冷热损失,因此,地源热泵集中制冷供热系统必须重视热力输送过程的保温,否则输送过程的热能损失会导致供热制冷温度不能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
目前,地源热泵保温系统有着各种保温的材料,传统的管道保温材料(如橡塑、珍珠岩等)存在导热系数相对高、隔热保温效果差、防水性差等弱点,传统的地热传导设备冷热损失比较大,没有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效果差,因此提出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主机的智能控制器,包括地源热泵地埋管、热源输出管、第一水泵、热源输入管、地热螺旋管、能量转换箱、用户螺旋管、第二水泵、水流控制装置、水流输入管、水箱、自来水管接口、用户用水接口、压力传感器、水流输出管、信息接收器、活塞挡板、液压缸、卡槽和信息处理器,所述能量转换箱的一侧上方连接热源输入管的一端,热源输入管另一端连接地源热泵地埋管,第一水泵设置在热源输出管上,能量转换箱的一侧下方位置连接热源输出管的一端,热源输出管的一端与地源热泵地埋管连接,能量转换箱的内部并排设有地热螺旋管和用户螺旋管,地热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热源输出管和热源输入管,用户螺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水流输入管和水流输出管,所述水流输入管的一端设置在能量转换箱侧面上方位置,水流输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水箱,在水流输入管上依次设有第二水泵和水流控制装置,水流输出管的设置在能量转换箱和水箱靠近底部的位置,水箱的侧面上方位置设有自来水管接口,水箱的侧面下方位置设有用户水管接口,水箱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流控制装置包括信息接收器、活塞挡板、液压缸、卡槽和信息处理器,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水流输入管,且水流输入管穿过液压缸下方位置,液压缸的内部设有活塞挡板,液压缸的上方分别设有信息接收器和信息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能量转换箱的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部填充有玻璃棉,能够减小能量转换箱内的能量损耗,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挡板的下方设有卡槽,当活塞挡板运动运动到下方时卡在卡槽内部,阻断水的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热螺旋管和用户螺旋管采用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价格低廉,导热性能好,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外侧设有真空隔热板,隔绝热量,避免使用者使用时产生烫伤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在能量转换箱内部设有螺旋管的结构,使热量传递更加充分,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同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能够保证水箱中的水分含量,让用户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热水供应,装置的制造成本低,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5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负荷保冷热气融霜系统和制冷设备
- 下一篇:减振器高速试验冷却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