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4927.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6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季海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尊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顶杆 复板 倒扣 凸杆 下顶针板 塑料件 模脚 挡板 脱模机构 注塑模具 内翻边 导孔 滑座 凸块 直槽 直挡 相对应位置 滑槽连接 面相接触 上顶针板 注塑成型 直端面 翻边 滑槽 内壁 油缸 有向 直端 | ||
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上复板下设置型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经油缸带动,上、下顶针板上设置滑座,滑座中制有滑槽,滑槽连接大斜顶杆,在模脚上设置型芯,型芯与型腔之间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的两侧制有挡板,挡板下制有向内的翻边,翻边上制有向上的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斜顶杆上开有斜导孔,斜导孔中设置小斜顶杆,小斜顶杆的一头制有向下的凸块,凸块与塑料件的倒扣内壁相接触,小斜顶杆的另一头制有凸杆,凸杆制有直端面,在型芯与凸杆相对应位置制有直槽,直槽中制有直挡面,直挡面与凸杆的直端面相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对塑料件注塑成型后,若塑料件的两侧或四面都制有挡板,在挡板下制有向内的翻边,翻边上制有向上的倒扣,已有技术通常是将倒扣的高度做小,并将倒扣内壁制成斜面,开模后,通过斜导杆将塑料件向上顶出的同时,利用塑料件的弹性强制脱出该倒扣位置,该结构存在的缺点是:一、将倒扣高度做小,并将倒扣内壁制成斜面,降低了倒钩的扣紧能力;二、强制脱出倒扣,容易将倒扣拉断,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模容易,成品率高,保证倒扣扣紧能力的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上复板下设置型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经油缸带动,上、下顶针板上设置滑座,滑座中制有滑槽,滑槽连接大斜顶杆,在模脚上设置型芯,型芯与型腔之间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的两侧制有挡板,挡板下制有向内的翻边,翻边上制有向上的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斜顶杆上开有斜导孔,斜导孔中设置小斜顶杆,小斜顶杆的一头制有向下的凸块,凸块与塑料件的倒扣内壁相接触,小斜顶杆的另一头制有凸杆,凸杆制有直端面,在型芯与凸杆相对应位置制有直槽,直槽中制有直挡面,直挡面与凸杆的直端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主要特征是在大斜顶杆中开有斜导孔,斜导孔中设置小斜顶杆,小斜顶杆一头的凸块与塑料件的倒扣内壁接触,小斜顶杆另一头的凸杆与型芯上的直槽相配合,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模具从型腔和型芯处逐渐开模,此时油缸带动上、下顶针板向上移动,上、下顶针板带动滑座和大斜顶杆向上移动,大斜顶杆带动小斜顶杆和塑料件向上移动,大斜顶杆在向上移动的同时沿着型芯中斜孔的方向逐渐倾斜向内脱出塑料件的挡板,而由于小斜顶杆的直端面与型芯直槽中的直挡面相接触,大斜顶杆在向内移动时,小斜顶杆不会向内移动,但小斜顶杆沿着斜导孔的倾斜方向逐渐向上移动,并且其向上移动的速度快于塑料件的向上顶出的速度,因此使小斜顶杆向上脱出塑料件的翻边和倒扣,此时可轻松将塑料件顶出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利用在大斜顶杆中设置小斜顶杆,小斜顶杆与型芯的直槽配合,大、小斜顶杆结构组合,使塑料件的翻边和倒扣结构脱模容易,成品率高,并且不用将倒扣做小,保证了倒扣的扣紧能力。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所述大斜顶杆的斜导孔内壁制有限位槽,在小斜顶杆的一侧外壁制有限位销,限位销与限位槽相配合。有了限位槽和限位销,对小斜顶杆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动作精准,防止小斜顶杆顶出过头而无法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大斜顶杆和小斜顶杆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塑料件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1,上复板下设置型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2,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3和下顶针板4,上、下顶针板经油缸带动,上、下顶针板上设置滑座5,滑座中制有滑槽6,滑槽连接大斜顶杆9,在模脚上设置型芯10,型芯与型腔之间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1,塑料件的两侧制有挡板12,挡板下制有向内的翻边13,翻边上制有向上的倒扣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斜顶杆9上开有斜导孔15,斜导孔中设置小斜顶杆16,小斜顶杆的一头制有向下的凸块17,凸块与塑料件11的倒扣14内壁相接触,小斜顶杆16的另一头制有凸杆18,凸杆制有直端面19,在型芯10与凸杆相对应位置制有直槽20,直槽中制有直挡面21,直挡面与凸杆的直端面19相接触。主要特征是在大斜顶杆9中开有斜导孔15,斜导孔中设置小斜顶杆16,小斜顶杆一头的凸块17与塑料件11的倒扣14内壁接触,小斜顶杆另一头的凸杆18与型芯10上的直槽20相配合,当塑料件11注塑成型后,模具从型腔和型芯10处逐渐开模,此时油缸带动上、下顶针板3、4向上移动,上、下顶针板带动滑座5和大斜顶杆9向上移动,大斜顶杆带动小斜顶杆16和塑料件11向上移动,大斜顶杆在向上移动的同时沿着型芯10中斜孔的方向逐渐倾斜向内脱出塑料件11的挡板12,而由于小斜顶杆16的直端面19与型芯直槽20中的直挡面21相接触,大斜顶杆9在向内移动时,小斜顶杆16不会向内移动,但小斜顶杆沿着斜导孔15的倾斜方向逐渐向上移动,并且其向上移动的速度快于塑料件11的向上顶出的速度,因此使小斜顶杆16向上脱出塑料件的翻边13和倒扣14,此时可轻松将塑料件11顶出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内翻边倒扣脱模机构,利用在大斜顶杆9中设置小斜顶杆16,小斜顶杆与型芯10的直槽20配合,大、小斜顶杆结构组合,使塑料件11的翻边13和倒扣14结构脱模容易,成品率高,并且不用将倒扣做小,保证了倒扣的扣紧能力。所述大斜顶杆9的斜导孔15内壁制有限位槽22,在小斜顶杆16的一侧外壁制有限位销23,限位销与限位槽相配合。有了限位槽22和限位销23,对小斜顶杆16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动作精准,防止小斜顶杆顶出过头而无法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尊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尊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4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