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4910.7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尊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5/14 | 分类号: | C03B35/14;C03B23/03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孟凡娜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玻璃 凹陷部 输送带 送料组件 热弯机 上盒体 本实用新型 容置空腔 冷却袋 下盒体 中空柱 通孔 托持 活动连接 冷却降温 能量损耗 依次连接 纵长延伸 冷气 减小 连通 冷却 容纳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包括输送带,若干个沿输送带纵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输送带上的托持机构,成型玻璃,冷却袋;所述托持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共同形成容纳冷却袋的容置空腔,所述上盒体顶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若干个与容置空腔连通的中空柱,所述凹陷部内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成型玻璃位于凹陷部内且由中空柱支撑,所述通孔位于成型玻璃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可在输送成型玻璃的过程中,对成型玻璃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提高了冷气的利用率,减小了能量损耗,加速了成型玻璃的冷却,提高了成型玻璃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早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边缘为圆弧形的3D曲面玻璃是通过3D玻璃热弯机加工完成的,3D玻璃热弯机一般包括给料装置、加热装置、压模装置和送料装置。玻璃经过切割、洗磨等初加工后放置到模具中,模具通过给料装置被送入加热装置中,玻璃在加热装置中受热软化,压模装置压持模具使玻璃成型,然后从模具中取出成型玻璃,最后通过送料装置送出成型玻璃。从模具中取出的成型玻璃余温较高,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成型玻璃放置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存在如下问题:成型玻璃会对输送带产生烫损;打包成型玻璃时,成型玻璃未冷却透彻,在搬装过程中成型玻璃易形变等。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3D玻璃热弯机型的送料组件,用以在输送成型玻璃的过程中,对成玻璃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提高冷气的利用率,减小能量损耗,加速成型玻璃的冷却,提高成型玻璃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包括输送带,若干个沿输送带纵长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输送带上的托持机构,成型玻璃,冷却袋;所述托持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共同形成容纳冷却袋的容置空腔,所述上盒体顶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若干个与容置空腔连通的中空柱,所述凹陷部内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成型玻璃位于凹陷部内且由中空柱支撑,所述通孔位于成型玻璃正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盒体底部设有若干个插柱,所述下盒体顶部设有若干个收容插柱的插槽,所述插柱末端粘接有第一磁体,所述插槽内粘接有与第一磁体相吸的第二磁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布置,所述通孔位于四个中空柱的中心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均由保温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尼龙搭扣,所述冷却袋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在下盒体内底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可在输送成型玻璃的过程中,对成型玻璃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提高了冷气的利用率,减小了能量损耗,加速了成型玻璃的冷却,提高了成型玻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3D玻璃热弯机的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托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托持机构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尊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尊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4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