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4092.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1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转换电路 漏电检测电路 漏电 充电电路 充电装置 第一开关 直流电压 在位 电子设备充电 在位检测电路 电压输出端 充电系统 控制电路 漏电检测 串联电阻 电子设备 检测电压 交流电压 结果判断 在位信号 闭合 输出 输出端 触发 断开 充电 检测 | ||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漏电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在位检测电路以及电压输出端,其中: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串联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串联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压输出端与地之间是否漏电,并通过所述电压输出端输出漏电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且不会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充电的第二直流电压;
所述在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位,得到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位的在位信号,并输出所述在位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漏电检测结果判断未漏电以及通过所述在位信号判断所述电子设备在位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闭合所述第一开关,使得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能够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判断漏电或者判断所述电子设备不在位时,断开所述第一开关以阻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充电装置接入所述交流电源时默认处于断开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位检测电路包括: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用于当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被按下,并产生用于指示在位的第一在位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位检测电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上的标识符(ID)引脚或者配置通道(CC)引脚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分压电路、比较器以及与非门电路;
所述分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分压后得到一个由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分压信号;
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
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非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与非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在位检测电路输出所述在位信号的一端相连;
所述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由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串联电阻以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构成的串联线路中;
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进行漏电检测时处于闭合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断开所述第二开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充电装置接入所述交流电源时默认处于闭合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一端通过一个反相器后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为1.8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40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