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2872.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5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余行宝;熊国平;刘凯;邓长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泰昌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1/12;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沉池 排泥口 排泥管 转轴 造纸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刮泥装置 驱动机构 安装架 喷水孔 污泥池 齿轮 输出端连接 环保节能 生产效率 送水管道 稳定性强 第一端 二沉池 刮泥板 混凝池 连接孔 喷水管 下端部 轴承 生产成本 连通 改进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的底部安装有刮泥装置,刮泥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转轴和刮泥板,转轴安装于初沉池底部的中心,转轴的下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初沉池底部的中心开有排泥口,排泥口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排泥口的另一侧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内安装有轴承,排泥口连接有一排泥管,排泥管的第一端与排泥口连通,排泥管的第二端连接有一污泥池,污泥池设置有送水管道,初沉池的底部开有若干喷水孔,每一喷水孔连接有一喷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处理更加环保节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量非常大,而且难以处理。现有的造纸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等,当污水进入到达沉淀池时,一般让污水中的絮聚物或者说是絮状污泥自然沉淀至池底并送至污泥处理装置加以处理,而沉淀池中的上清液则直接通过排水渠外排或送入其他工段进行再利用。现有的沉淀池内的污泥沉淀后分散在池底,不能集中在一处,而沉淀后的污泥清除的传统方法是,将池中的水排干后人工清除污泥,这种方法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沉淀池不能连续使用,企业的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处理更加环保节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的底部安装有刮泥装置,刮泥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转轴和刮泥板,转轴安装于初沉池底部的中心,刮泥板的第一端与转轴的上端部连接,刮泥板的第二端邻近于初沉池的内壁,转轴的下端部安装有第一齿轮,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初沉池底部的中心开有排泥口,排泥口的一侧开有连接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孔,排泥口的另一侧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内安装有轴承,转轴的下端部固定于轴承,排泥口连接有一排泥管,排泥管的第一端与排泥口连通,排泥管的第二端连接有一污泥池,初沉池的上部呈圆柱形,初沉池的底部呈圆锥形,污泥池设置有送水管道,初沉池的底部开有若干喷水孔,每一喷水孔连接有一喷水管,每一喷水管的第一端与一喷水孔连通,每一喷水管的第二端与送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池的上端部覆盖有过滤网,所述排泥管与污泥池的下端部连通,所述喷水管与污泥池的上端部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若干所述喷水孔间隔分布于初沉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喷水孔与所述初沉池的底部之间的夹角为15~4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池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有压滤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选用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刮泥装置,二沉池的的上部呈圆柱形,二沉池的底部呈圆锥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水管安装有喷水泵,所述排泥管安装有排泥泵。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处理更加环保节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造纸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初沉池、2-刮泥装置、3-驱动机构、4-转轴、5-刮泥板、6-安装架、7-排泥口、8-排泥管、9-喷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泰昌纸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泰昌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2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自动加药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