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12148.9 | 申请日: | 201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雪红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回转窑 连接箱 有机污染 原位环境 支撑架 修复 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 固定架 窑身 变速器结构 回转窑结构 支撑杆顶部 支撑架固定 工作效率 冷却水管 修复土壤 转速提升 翻转 承接座 存放槽 进料管 连接管 支撑杆 水箱 土壤 灼烧 焊接 垂直 贯通 燃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窑结构、回转窑连接箱、输送带固定架、输送带支撑杆、输送带、集土塔、第一支撑架、水箱、燃料塔、第二支撑架、进料管、鼓风机、承接座、鼓风机连接管、土壤存放槽、冷却水管,集土塔底部与回转窑连接箱内部相贯通,第一支撑架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相互垂直,集土塔中端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输送带支撑杆顶部与输送带固定架底部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修复土壤极为快速,且窑身带动土壤翻转,使灼烧更为彻底,进而修复效果更佳,变速器结构使窑身转速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属于环境修复的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根据修复对象可以分为大气环境修复、水体环境修复、土壤环境修复及固体废物环境修复等几种类型。根据环境修复所采用的方法,环境修复技术可分为环境物理修复技术、环境化学修复技术及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为土壤淋洗修复装置,使用时耗费大量水资源,且进展缓慢,工程安装较为复杂,步骤偏多,修复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为土壤淋洗修复装置,使用时耗费大量水资源,且进展缓慢,工程安装较为复杂,步骤偏多,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窑结构、回转窑连接箱、输送带固定架、输送带支撑杆、输送带、集土塔、第一支撑架、水箱、燃料塔、第二支撑架、进料管、鼓风机、承接座、鼓风机连接管、土壤存放槽、冷却水管,所述集土塔底部与回转窑连接箱内部相贯通,所述第一支撑架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相互垂直,所述集土塔中端与回转窑连接箱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支撑杆顶部与输送带固定架底部相焊接,所述输送带固定架内侧与输送带侧端为间隙配合,所述输送带支撑杆后端设有输送带马达,所述回转窑连接箱内部与回转窑结构右端相连接,所述水箱前端与冷却水管左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承接座顶部左侧与鼓风机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顶部与燃料塔侧端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座右端与土壤存放槽外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燃料塔底部与鼓风机连接管顶部通过进料管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料管顶部与燃料塔底部垂直连接,所述鼓风机右端与鼓风机连接管左端采用密封连接,所述鼓风机连接管右端与回转窑结构左端相连接,所述冷却水管右端与回转窑结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结构由旋转环、窑身、窑芯、托轮、传感器、磁片、大齿轮、小齿轮、旋杆、第一直齿轮、第一组合轮、第一变速齿轮、固定板、锯齿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二组合轮、马达、连接杆、马达直齿轮、第三组合轮、斜齿轮旋杆、斜齿轮、第三直齿轮、变速器外框架、轴承、防滑垫组成,所述旋转环内环与窑身外壁固定来连接,所述窑身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窑芯外壁与窑身内壁相贴合,所述旋转环底部与磁片顶部相焊接,所述传感器顶部与磁片底部采用电磁连接,所述托轮侧上端与旋转环侧下端相贴合,所述大齿轮内环与窑身外壁采用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大齿轮右下端与小齿轮左上端相啮合,所述小齿轮右端与旋杆左端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旋杆左端与轴承中端相贯通,所述旋杆右端与第一直齿轮内部采用卡槽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底部与第一组合轮顶部采用直齿轮传动链接,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左端与第一组合轮右端通过旋杆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右端与变速器外框架内部相焊接,所述第二变速齿轮顶部与第一变速齿轮底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左端与锯齿齿轮右端相互平行,所述锯齿齿轮左端与第三直齿轮右端采用相交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直齿轮底部与斜齿轮顶部通过旋杆固定连接,所述斜齿轮右端与斜齿轮旋杆左端采用斜齿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右端与第二组合轮左端通过斜齿轮旋杆相连接,所述第二直齿轮底部与第三组合轮顶部左端相贴合,所述第二组合轮底部同时与马达直齿轮顶部、第三组合轮顶部右端相啮合,所述马达直齿轮右端与马达左端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变速器外框架外壁与防滑垫顶部相黏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雪红,未经陈雪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2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染土壤治理用多罐体热解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型土壤修复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