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痕量水份速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12097.X | 申请日: | 201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龙;李清玲;孙小媛;袁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曙鑫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杨明 |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痕量 水份速测仪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痕量水份速测仪,包括检测气路,该检测气路在高压下检测工业气体中的痕量水份,检测后经仪器智能化电路换算成常压下的水份含量;所述检测气路包括依次相连的取样阀、样气入口、传感器、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计、样气出口;所述检测气路还包括旁通气路,该旁通气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在所述样气入口和传感器之间,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压力调控器、第二流量计、旁通气路出口;所述压力调控器为前稳压的压力调控器,其还连接有压力表。本实用新型在高压下检测工业气体的痕量水份,检测速度快,数据准确,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气体中痕量水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快速检测工业气体中痕量水份的痕量水份速测仪。
背景技术
工业气体中痕量水份检测是各种气主要质量指标之一,是所有纯气和混合气的必检项目。
痕量水份检测,由于空气中水份含量高、且吸附性和渗透性极强,导致痕量水份检测时很难清除进样管线的水污染影响,不仅需要长时间排洗进样管路,而且很难测准。目前,最常用的痕量水份检测方法露点法、电解法、电容法、电阻法以及石英晶体振荡法,一般是常压检测。常压下检测一瓶含水份<3PPMv的瓶装工业气体,其过程既费时又费事,而且还经常测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痕量水份速测仪,其检测一般只需要三分钟,检测速度提高二十倍以上,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痕量水份速测仪,包括检测气路,其关键在于:该检测气路在高压下检测工业气体中的痕量水份,检测后经仪器智能化电路换算成常压下的水份含量,所述检测气路包括依次相连的取样阀、样气入口、传感器、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计、样气出口;所述检测气路还包括旁通气路,该旁通气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在所述样气入口和传感器之间,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压力调控器、第二流量计、旁通气路出口;所述压力调控器为前稳压的压力调控器,其还连接有压力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样气入口和传感器之间设置旁通气路,该旁通气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在所述样气入口和传感器之间。所述旁通气路上的压力调控器为前稳压的压力调控器,通过该压力调控器设定样气压力为高压(10MPa),其为前稳压即保证该压力调控器之前的气路管线的样气压力为高压(10MPa),这样样气入口、第一三通阀的压力则为高压(10MPa),高压的样气经过传感器检测后经过仪器智能化电路换算成常压下的水份含量。由于流量调节阀有阻力,传感器出来的样气经过流量调节阀之后,常压通过第一流量计、样气出口排空。
气路检测时,待检气瓶的样气从取样阀进入气路入口,首先经过第一三通阀分为两路,一路由压力调控器调节样气压力为高压(10MPa),并由压力表显示压力大小,然后通过第二流量计和旁通气路出口排出,通常该旁通气路流量设定为800ml/min;另一路则进入传感器进行水份检测,之后样气经过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计,从样气出口放空。样气流量大小由流量调节阀调节,并通过第一流量计计量,通常样气流量大小为500ml/min。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旁通气路使传感器在高压下检测痕量水份,比传统常压下检测时水份浓度提高一百多倍。通常在检测<3PPMv瓶装工业气体时,同一种露点传感器常压检测需要1-2小时,而在本实用新型10MPa的高压下检测只需3分钟,时效整整提高了20倍以上。与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其它痕量水份检测仪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速度平均增加十倍以上。
另外,旁通气路除了保证样气进行高压检测外还增大了检测气路的流量,减小样气滞后时间,提高仪器响应速度。同时旁通气路的设置也能加快清除气路管线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曙鑫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曙鑫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2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