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用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1349.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2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钰;宋海楠;孙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1/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吸痰管 废液储存容器 急诊 本实用新型 三通管 隔板 孔洞 负压吸引器 负压控制 交叉感染 控制旋钮 密闭连接 气道开关 人工气道 软管外套 室内使用 防护套 呼吸机 急诊科 夹角为 按钮 钝角 身部 痰液 吸出 医疗器械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其属于医疗器械,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三通管的一端与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第三软管一端与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软管内靠近第三软管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该第一软管外套设有防护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其能够与病人人工气道、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废液储存容器采取密闭连接,吸出的痰液能够直接流入废液储存容器,避免了污染和交叉感染,同时,该吸痰管操作简单,极其适合在急诊科室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用吸痰管。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急诊科室,经常会出现被痰液或其它半流状的异物阻塞口腔咽喉部而无法呼吸的患者。此时需使用吸痰器抽取病人痰液,而目前,吸痰器用吸痰管多为开放型,急救人员需佩戴手套为病人接入吸痰管,以避免被痰液污染。在多次吸痰间隔需要其他工作时,急救人员需要反复更换手套,必要时甚至要多次更换吸痰管,由此可见,现有的开放型吸痰管很难满足急诊科室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便于操作,且适合急诊科室使用的吸痰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用吸痰管,包括三通管、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气道开关控制旋钮;该三通管上另外两端中的一端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另一端用于连接呼吸机;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且两者之间设有负压控制按钮,该第二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所述第三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身部相连通,且该第三软管与该第一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废液储存容器;所述第一软管内靠近所述第三软管处设置了开设有孔洞的隔板,该第一软管外套设有防护套。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管上用于连接病人人工气道的端部设置有T型套管。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管上用于连接呼吸机的端部设置有波纹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软管上扣盖有管帽。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为透明塑料薄膜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其能够与病人人工气道、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和废液储存容器采取密闭连接,吸出的痰液能够直接流入废液储存容器,避免了污染和交叉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几率,保护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该吸痰管操作简单,极其适合在急诊科室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急诊用吸痰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三通管;2、第一软管;3、第二软管;4、第三软管;5、气道开关控制旋钮;6、负压控制按钮;7、隔板;8、T型套管;9、波纹管;10、管帽;11、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1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洗式结直肠梗阻导管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