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清理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1314.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7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袁跃峰;吴江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0;B24B27/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清理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清理小车,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管道清理车适应能力较差等技术问题。一种管道清理小车,本管道清理小车包括车身、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导向板、转轴、支架和砂轮,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一螺杆,导向板与水平面之间呈一锐角,导向板上滑动连接有一滑块,滑块上开设有一导向孔,螺杆螺纹连接在导向孔内,驱动电机二固定设置在导向板上,转轴固定与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相连,支架设在转轴上,支架的外端与砂轮相连;车身上设置有车轮。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应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道清理小车。
背景技术
国外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不同环境和作业情况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多种驱动方式的管道机器人,最基本的有8种:管道猪、轮式、履带式、支撑式、行走式、蠕动式、螺旋式和蛇形式.直到20世纪末,逐渐有国外公司和学者开始研究具有较大驱动力的用于油气井的管道机器人,但这些管道机器人的自身长度稍长,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韩国的Roh、Choi以及日本的Fukushima、Satomura、Kawai、Kakogawa等学者也对管道机器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上述的研究方向大多为管道机器人的控制、管道机器人的图像识别以及管道机器人的应用,很少有学者提出新结构的管道机器人.国内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由于基础工业薄弱,国内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缓慢.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与研究,主要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为首,对管道机器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国内管道机器人技术正在逐步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道清理小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管道清理小车的自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道清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本管道清理小车包括车身、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导向板、转轴、支架和砂轮,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一螺杆,所述导向板与水平面之间呈一锐角,所述导向板上滑动连接有一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一导向孔,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驱动电机二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上,所述转轴固定与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支架设在转轴上,所述支架的外端与所述砂轮相连;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轮。
通过对驱动电机一的控制,使其调整滑块的高度,至砂轮能够接触管道内壁为止,驱动电机一暂停,驱动电机二启动,使转轴旋转,砂轮在管道内壁上摩擦,对管道进行清理。
在上述的一种管道清理小车中,所述支架包括夹片一和夹片二,所述夹片一的下端与转轴的外端铰接,所述夹片二的下端铰接有一套筒,所述套筒通过花键滑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夹片一和夹片二的上端铰接,所述纱轮固定设置在夹片一和夹片二的铰接处。
为了提高小车的自适应能力,在转轴的外端设置有一支架,该支架由夹片一和夹片二组成,在转轴旋转过程中,夹片一和夹片二受到离心力作用而收拢,从而增大了砂轮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接触压力,继而能够使管道清理更加高效。
在上述的一种管道清理小车中,所述夹片一的中部与夹片二的中部之间的连接有一处于拉伸状态下的拉簧。
在拉簧的作用下,砂轮具有向外端伸出的趋势,从而使砂轮与管道内壁压紧,同时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滑块的运动,而导致砂轮无法触及整个管道的内壁的弊端。
在上述的一种管道清理小车中,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限制套筒向驱动电机二的一侧滑动的限位块。
在上述的一种管道清理小车中,所述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均为减速电机。
在上述的一种管道清理小车中,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导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1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F6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充气装置
- 下一篇:非侵入式超声波气体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