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翻板式预清洗线自动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10811.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7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姚玉兰;邓乾昆;张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7/54;B65G4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线 预清洗 轮毂 输送链 自动传输装置 翻转 翻板式 翻板 凸形 光电传感器 链条传动 平放状态 上道工序 竖直状态 向前运动 循环运动 自动翻转 触发 流转 平放 | ||
一种轮毂翻板式预清洗线自动传输装置,包括前道输送线、预清洗输送线、后道输送线;预清洗输送线采用链条传动,凸形翻板固定在输送链两侧。上道工序呈平放状态的轮毂随前道输送线流转至触发固定在输送线末端的光电传感器停止,随输送链循环运动的凸形翻板,带动停止在前道输送线上的轮毂翻转至竖直状态,并随输送链向前运动完成预清洗,然后在预清洗输送线末端再次翻转至平放,从而实现轮毂预清洗的自动翻转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零部件的生产,具体涉及轮毂的加工。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轮毂生产领域,预清洗是为消除机加工后轮毂表面的油污和积尘,是涂装前处理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前行业内生产模式基本为多品种混线生产,人工上下件,为保证清洗效果,采用悬挂式输送线传输,即清洗时轮毂呈竖直状态。
采用人工上下件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若用机器人实现悬挂链的上下件一方面设备投入较大,另一方面悬挂链的精度不能匹配机器人的要求,同时机器人难以实现对循环运动悬挂链上件的产品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简单、高效地实现轮毂预清洗混线生产的自动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翻板式预清洗线自动传输装置,包括按前后顺序衔接的前道输送线、预清洗输送线、后道输送线;所述预清洗输送线上设有翻板,所述前道输送线上设有第一翻板让位结构,所述后道输送线上设有第二翻板让位结构。
按上述技术方案,轮毂水平放置在前道输送线上,至前道输送线的后端,随预清洗输送线作环形循环运动的翻板深入前道输送线的第一翻板让位结构,并向上经过第一翻板让位结构,将前道输送线上的轮毂抄起,将其竖立。在预清洗输送线上,竖立的轮毂得到清洗。在预清洗输送线上的轮毂运行至预清洗输送线的后端,翻板深入后道输送线的第二翻板让位结构,并向下经过第二翻板让位结构,而轮毂滞留在后道输送线上,由后道输送线输送至预定目的位置。
为形成上述第一翻板让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前道输送线采用双列结构的滚筒传输体。相同地,为形成上述第二翻板让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后道输送线也采用双列结构的滚筒传输体。环形循环运动的翻板经过双列结构滚筒传输体中部的间隙。
所述前道输送线上设有两组光电传感器,轮毂经过第一组光电传感器,所述前道输送线减速,轮毂经过第二组光电传感器,所述前道输送线停止,便于翻板由下而上将轮毂抄起。
本实用新型可以完成轮毂预清洗混线加工时的自动精确输送,可与前道工序自动传输线无缝连接,控制简单,工作可靠。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轮毂翻板式预清洗线自动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从右侧观察所述预清洗输送线20所得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前道输送线;100、第一翻板让位结构;11、第一滚筒传输线体;12、第一组光电传感器;13、第二组光电传感器;
20、预清洗输送线;21、输送线体;22、输送链;23、马达;
30、后道输送线;300、第二翻板让位结构;31、第二滚筒传输线体;
40、翻板;41、翻板的窄部;42、翻板的宽部;
50、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10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