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拖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8252.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9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任申真;张作琼;刘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探海(苏州)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89 | 分类号: | G01S15/89;G01S7/52;G01S7/521;G01S7/53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体 成像组件 接收基阵 发射基 壳架 发射电子 发射组件 接收组件 三维成像 电子舱 附体 蒙皮 全景 外围 互联 本实用新型 合成孔径 接收阵元 三维信号 声波频率 探测成像 左右两侧 高分辨 平板状 拖曳架 尾翼板 舵板 航迹 面阵 障板 装配 对称 三维 掩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拖体,包括拖体壳架和成像组件;所述拖体壳架内装配有成像组件,所述拖体壳架包括骨架、蒙皮和外围附体,所述蒙皮内设置有成像组件;所述外围附体包括尾翼板、舵板和拖曳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接收组件和发射组件,所述接收组件包括障板与接收阵元构成的接收基阵、互联缆和接收电子舱;所述发射组件包括发射基阵、互联缆和发射电子舱;所述接收基阵置于拖体前端、所述发射基阵置于接收基阵后部;所述接收电子舱和发射电子舱对称置于发射基阵左右两侧;本新型采用平板状拖体外形、下视三维面阵、10kHz的声波频率,通过航迹向上的合成孔径处理来实时、高分辨处理三维信号,实现大深度掩埋目标的探测成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拖体;主要适用于海洋探测领域,通过拖曳平台的拖带,可对设定海域内悬浮、沉底和掩埋目标及海底地形地貌进行探测。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技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既给海洋装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海洋装备的能力需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海洋探查装备的要求从近海延展到中远海,从水中悬浮、沉底目标扩展到海底以下地质层及掩埋目标。因此,对可探测悬浮、沉底和掩埋目标的海洋全景三维探查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海洋探查装备包括声学、光学和磁学探查装备;首先,光学探查装备是利用激光或可视光进行可视化的观察探测,存在探测距离近且探测效果过度依赖水质清澈度等致命性缺点,至今还没有可满足工程使用的装备投入使用;其次,磁学探查装备存在作用距离近、分辨率低、探测能力有限(如不能探测非金属目标等)、虚警率高和对拖曳平台有苛刻的要求(如消磁等)等缺点,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主要应用于海底矿藏探测领域;再次,声学探查装备是利用声波反射进行探查的装备,根据声波频率可以分为次声和成像探查装备两种;次声探查装备的探测声波频率低于20Hz,成像探查装备的探测声波频率高于5kHz。次声探查装备主要存在分辨率低的缺点,不能用于小目标探测,主要应用于海底矿藏探测领域。
现有技术中,成像探查装备主要有侧扫声呐、前视多波束声呐、下视多波束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等。这些声呐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多项缺点:1、均不能完成全景三维成像需求;2、传统浅地层剖面仪存在着探测效率低、分辨率低的缺陷,一般只能用于探测较粗的管线目标或较大范围的浅地层剖面,不适合用来探测较小的掩埋目标;3、浅地层剖面仪为二维成像,只能获得设备下方的剖面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拖体,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平板状的拖体外形和下视三维面阵配置以及中心频率为10kHz的低频率声呐基阵,通过航迹向上的合成孔径处理、基于功率谱密度分布的改进脉冲压缩方法、基于灰度分布的正下方底混响抑制方法、基于底跟踪的自适应分辨率修正方法来实时、高分辨处理三维信号;提高了掩埋目标的信噪比和成像分辨率,在该拖体中,有效地解决了探测掩埋深度与成像分辨率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大深度掩埋目标的探测成像;同时,提高了拖曳姿态稳定性,并简化了拖体结构、降低了拖体的重量和尺寸,突出提高拖体姿态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下全景三维成像拖体,包括拖体壳架和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探海(苏州)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探海(苏州)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8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