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用变桨滑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7587.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孟建;吴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08 | 分类号: | H01R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陆上 风力发电机 用变桨 滑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用变桨滑环,包括:转子接线盒盖、转子接线盒、定子接线盒;所述转子接线盒盖位于转子接线盒的一端,且转子接线盒盖与转子接线盒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定子接线盒位于转子接线盒的另一端,且定子接线盒的另一端与外壳相连接;第一接线口位于左端盖的一端,且第二接线口通过贯穿方式设置在左端盖的外壁上;右端盖位于左端盖的一侧,且右端盖与左端盖通过刷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集电效率高、运行平稳、装置结构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用变桨滑环。
背景技术
风能是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的环保型能源,其中陆上风力发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变桨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稳定的变桨控制已成为当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变桨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节桨叶的节距角,改变气流对桨叶的攻角,进而控制风轮捕获的气动转矩和气动功率,而变桨滑环是变桨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件。
但是,现有的变桨滑环集电效率低,运行状态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结构稳定性差,影响整体系统的响应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用变桨滑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变桨滑环集电效率低,运行状态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结构稳定性差,影响整体系统的响应速度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用变桨滑环,包括:转子接线盒盖、转子接线盒、定子接线盒、外壳、第一接线口、左端盖、第二接线口、电刷、刷杆、集电环、旋转轴、右端盖、绝缘套筒、碳刷接线端、固定架、弹簧、刷架、碳刷、转子接线端;所述转子接线盒盖位于转子接线盒的一端,且转子接线盒盖与转子接线盒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定子接线盒位于转子接线盒的另一端,且定子接线盒的另一端与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口位于左端盖的一端,且第二接线口通过贯穿方式设置在左端盖的外壁上;所述右端盖位于左端盖的一侧,且右端盖与左端盖通过刷杆相连接;所述电刷安装在刷杆的外部,且电刷与刷杆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贯穿方式与右端盖相连接,且旋转轴与绝缘套筒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集电环通过贯穿方式安装在绝缘套筒的外壁上;所述碳刷接线端设置在电刷的顶部,且碳刷接线端与碳刷通过电性相连接;所述刷架位于固定架的两侧,且刷架与固定架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碳刷设置在刷架的底部,且刷架与固定架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转子接线端位于集电环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转子接线盒通过第一接线口与转子接线端通过电性相连接,且定子接线盒通过第二接线口与碳刷接线端通过电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刷在集电环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且电刷的数量与集电环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碳刷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集电环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集电环由四组铜环通过拼接方式组合而成,且集电环在绝缘套筒的外部呈阵列状分布,铜环之间存在1cm间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转子接线盒通过第一接线口与转子接线端通过电性相连接,且定子接线盒通过第二接线口与碳刷接线端通过电性相连接的设置,增强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使装置的运行更为平稳。
2、本实用新型电刷在集电环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且电刷的数量与集电环相对应的设置,增强了装置的集电效率以及运行状态的平稳性,实用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未经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7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