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07068.4 | 申请日: | 201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瑜;王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王洪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槽 受话器 受话器本体 嵌入 移动终端 主板 摄像头组件 内轮廓 外轮廓 本实用新型 摄像头 一体结构 灵敏度 装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受话器、主板和摄像头组件,受话器包括:受话器本体以及与受话器本体连接的嵌入部;其中,受话器本体和嵌入部为一体结构;在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内轮廓与受话器本体的外轮廓相同,受话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中;摄像头组件设置在主板中安装槽对应的一侧,在摄像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内轮廓与嵌入部的外轮廓相同,嵌入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中。当受话器布置在移动终端中时,嵌入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任意的形状和尺寸,使受话器与主板、摄像头的装配更合理,这样,就可以增大受话器的面积,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外观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显示区域占移动终端正面的表面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移动终端正面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则越来越小。
受话器作为移动终端中一种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通常需要放置在移动终端的非显示区域,现有的受话器通常为规则的矩形结构,其在移动终端中的布局方式通常由以下两种。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受话器的布局示意图,如图1所示,受话器101横放在移动终端的非显示区域,位于前置摄像头102与红外检测传感器103之间,受横向空间的局限,受话器101的长度往往较短。参照图2,示出了现有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中受话器的布局示意图,如图2所示,受话器201的竖放在移动终端中的非显示区域,受话器201的一端放置在前置摄像头202与红外检测传感器203之间,另一端则嵌入移动终端的主板204内,在实际应用中,若受话器201嵌入主板204内的深度较深,则可能会影响主板204上的走线,降低主板204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受话器201嵌入主板204的深度往往受到局限,受话器201的长度往往较短。
在实际应用中,受话器的灵敏度跟受话器的面积成正比例的关系,受话器的面积越大,其灵敏度越高,而现有的移动终端中,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受话器的面积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受话器的灵敏度往往很难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受话器的灵敏度很难得到提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受话器、主板和摄像头组件,所述受话器包括:
受话器本体以及与所述受话器本体连接的嵌入部;其中,所述受话器本体和所述嵌入部为一体结构;
在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轮廓与所述受话器本体的外轮廓相同,所述受话器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所述主板中所述安装槽对应的一侧,在所述摄像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轮廓与所述嵌入部的外轮廓相同,所述嵌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受话器本体和所述嵌入部连接,且所述受话器本体和所述嵌入部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当受话器布置在移动终端中时,嵌入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任意的形状和尺寸,使受话器与主板、摄像头的装配更合理,这样,就可以增大受话器的面积,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受话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中受话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7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