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烹调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5704.X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0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孝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孝会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陈业胜;杜锴健 |
地址: | 528329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装置 底座 电加热 连接孔 连接柱 烹调锅 锅体 凸沿 延伸 开口 嵌套 本实用新型 安装斜面 连接固定 配合连接 上下贯通 外壳内部 外壳内腔 发热管 隔热盘 盖体 向内 配合 阅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外壳、调控装置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锅体下方设有发热管与隔热盘;所述外壳上下贯通,外壳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倾斜环,所述倾斜环一侧设有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安装斜面,所述倾斜环底部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倾斜环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沿状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倾斜环和底座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连接固定;本专利的倾斜环设置使得使用者阅读和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标识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快速调档和变换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锅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加热烹调锅。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烹调设备的快速发展,用于烹调食物的设备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作为加热源来加热食物以外,使用电加热的方式来烹饪食物由于使用场景方便,没有有供气的厨房,只需要有接入电源插座即可方便的使用电加热类型的烹调锅,电加热的烹调锅也走入千家万户。
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中的调控装置设置位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设置于顶盖,例如智能电饭煲;一种设置于外壳侧面,例如传统电饭锅。将调控装置设置于外壳侧面的烹调锅具有诸多优点,比如说可以使用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清洗的锅盖,还可以将锅盖制作成全透明的玻璃盖体,可以随时观察锅内的烹调状况。但是一般的外壳侧壁一般为直壁形,将调控装置设置在锅体侧面的话,一般厨房的工作台面的高度均低于1米,当烹调锅置于工作台面上时,调控装置等与一般成人的腰部位置相垂直对应,当使用者在使用此烹调锅的调控装置时,需要弯腰或仔细观察才可以较好的阅读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文字和功能描述,在烹调食物时,经常会需要把握时机快速的操作到需要的功能来保证食物的火候与美味,不利于使用者观看识别的调控装置会造成操作迟滞,甚至调至错误的档位造成烹调失败。
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一般采用外壳将盛装食物的内锅和其它电器元件安装在内,一般圆柱形外壳的受力较方形的或其他形状外壳受力更加均匀,不易因为受到外力变形,一些方形外壳的烹调锅为了使外壳的强度和硬度足够,一般会采用强度更大和质量更好的材料,或者加厚外壳壁。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外壳的侧壁中部是受力最薄弱的地方,而传统增加壁厚的方法很难精确控制壁厚,使得壁厚在中部最厚,以达到增强外壳结构强度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调控装置的电加热烹调锅,便于使用者阅读和识别调控装置上的标识,实现快速调档和变换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电加热烹调锅,包括盖体、外壳、调控装置与底座,外壳内腔嵌套设有锅体,所述锅体下方设有发热管与隔热盘;
所述外壳上下贯通,外壳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倾斜环,所述倾斜环一侧设有用于设置调控装置的安装斜面,所述倾斜环底部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
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向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凸沿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倾斜环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沿状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还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柱与连接孔,所述外壳、倾斜环和底座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互连接固定。
发明人在长期观察和日常生活体验中发现,现有的电加热烹调锅一般仅采用直壁状的外壳直接安装在底座上,当调控装置设置于直壁状的外壳上时,一般与人体腰部位置呈垂直对应的关系,使用者在需要使用调控装置调档和变换功能时,一般需要弯腰才可以很好的识别调控装置上的各种标识和档位,使用者不方便,动作完成花费时间较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孝会,未经高孝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5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