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5352.8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8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广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板 第二液压缸 水平板 固定板 连接杆 下端 本实用新型 第一液压缸 锂离子电池 侧壁连接 电芯夹具 螺纹杆 侧壁 通孔 底座 电池焊接 滑动连接 粘连现象 上螺纹 上端 套接 焊接 连通 电池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有两块竖板,两块竖板之间设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的侧壁连接,水平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其中一块竖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位于水平板的正下方,第二液压缸远离竖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侧壁连接,竖板的侧壁上设有左右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液压缸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防止相邻的两块电池在焊接时出现粘连现象,提高电池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中,激光焊接是主要的电池密封工艺方法,但是由于为了提高效率,在部分在焊接过程中采用连续焊接方法,在连续焊接过程中,由于电池与电池之间紧靠在一起,激光焊熔的过程中,会导金属材料如不绣钢,铝镁合金的焊熔,而会使是电池与电池之间,因为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熔化而粘连在一起,难以分离,不仅在分离的过程中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在分离的过程中使用机械方式敲打或拉开,往往会使金属熔接部位被拉开与主体分离,从而导致漏气现象或其它电池故障出现,影响电池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两块竖板,两块所述竖板之间设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竖板的侧壁连接,所述水平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其中一块所述竖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水平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液压缸远离竖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侧壁连接,所述竖板的侧壁上设有左右连通的通孔,且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液压缸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上套接有第一链盘,所述竖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电机,且第一转动电机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驱动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套接有第二链盘,且第二链盘与第一链盘传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转动电机,且第二转动电机的驱动轴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套接有第三链盘,所述凹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套接有第四链盘,且第四链盘与第三链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多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焊接平台,且焊接平台位于第一固定板的正下方,所述底座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于底座远离凹槽的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水平板的下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链盘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二链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链盘通过第二链条与第四链盘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于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与竖板的侧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设有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转动电机工作带动焊机平台升降,使得焊接电池和未焊接电池具有的一定侧高度差,使得在焊接时相邻的电池之间不会出现粘连,提高电池的焊接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能对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便于电池进行焊接,且能对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夹具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广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广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53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