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微波雷达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4791.7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8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董贵滨;周永权;苏朋军;陈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上富电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52;H01Q21/00;H01Q21/28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闫有幸;杨焕军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微波 雷达 探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微波雷达探测系统,包括PCB板材以及设置于PCB板材上的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自左向右平行排布的发射天线、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一接收天线相距15mm,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相距26mm;在所述发射天线、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上均设置有谐波抑制滤波器;在所述阵列天线上还安装有功分移相器。本实用新型的阵列天线具有波束宽、高增益、分辨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通信、汽车电子技术及宽带阵列天线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一种车载微波低副瓣雷达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开始对汽车行驶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在交通事故统计中,约85%的汽车追尾碰撞是因为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照成的。因此,如何控制或避免汽车碰撞成为了研究热点,汽车防撞雷达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正在日益成为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与超声波、红外线、激光体制的汽车防撞雷达相比,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具有带宽大、分辨率高、部件尺寸小、质量轻、体积小、能适应恶劣的天气环境以及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同时不仅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还可以测量出目标的相对速度和方位角,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探测技术和波束形成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防撞雷达的精度和准确度,近些年来汽车防撞雷达技术得迅速的发展,其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采用超声波、激光等单波束探测技术,同时使用多套传感器及信号处理设备来实现汽车前方多角度探测,例如中国专利多探头天线汽车倒车后视防撞雷达(专利号97237819.7)、一种汽车防撞雷达报警装置(专利号200620004241.4)、一种汽车防撞激光雷达系统处理告警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专利号201010229331.4),但因超声波和激光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而不能大量使用,同时多套传感器探测成本大大增加;第二,采用微波、毫米波单波束探测,波束窄、分辨率高是其优点,例如中国专利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装置(专利号01211040.X)、全数字智能型汽车防撞雷达(专利号200820213509.4),但因为只是单波束探测,大大限制了汽车防撞雷达的探测范围,其弥补的办法是使用多套雷达探测系统放置在不同角度同时进行探测,终因成本大大增加而使方案变得不可行;第三,采用微波、毫米波频率相控阵实现多波束的扫描,波束因频率的不同指向发生变化,例如微波汽车防撞驾驶雷达装置(专利号200320120396.0),但工作频带较窄是其先天不足,直接限制了波束扫描的探测范围。
综上所述,目前汽车防撞雷达技术普遍存在受环境影响大、成本高、探测范围窄、稳定性差等缺陷,不能保障汽车在驶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别是由于阵列天线系统设计上的缺欠,严重影响了车载微波雷达的工作范围、动态范围及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波束宽、高增益、分辨率高的微波车载低副瓣雷达阵列天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微波雷达探测系统,包括PCB板材以及设置于PCB板材上的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自左向右平行排布的发射天线、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一接收天线相距15mm,所述发射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相距26mm。
采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为左右分布,避免发射信号与接受信号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射天线、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上均设置有谐波抑制滤波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阵列天线上还安装有功分移相器。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材采用Rogers4350介质制成,所述Rogers4350介质厚度为0.254mm;在所述Rogers4350介质表面覆盖有厚度为0.035mm的铜层。
进一步的,所述阵列天线的工作频率为24-24.25GHz。
进一步的,所述阵列天线的回波损耗≥10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上富电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上富电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4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PVDC膜印刷复合联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