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4053.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美秀;赵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G01N21/01;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董媛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腔衰荡光谱 呼吸气体 分析仪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全自动进样系统 光电信号检测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模块 实时监测仪器 实时在线监测 数据处理分析 本实用新型 触摸显示屏 点击仪器 激光光源 模块运行 气体分析 气体接入 灵敏度 进样口 衰荡腔 按钮 进样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包括激光光源、压控衰荡腔、全自动进样系统、光电信号检测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使用时,只需将采集到的气体接入到仪器进样口,点击仪器触摸显示屏上的气体分析按钮,便可实现气体的全自动进样、数据处理分析和测量结果显示,同时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监测仪器内部各模块运行状态。本仪器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呼吸中痕量气体浓度检测的,采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
背景技术
呼吸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呼吸气体中的易挥发的有机物含量来监测人体健康状态的技术手段,对重大慢性疾病的无创诊断、早期筛查和代谢监测等具有重大意义。目前GC-MS是痕量气体分析的一个通用技术,虽然具有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但是检测过程复杂、处理时间长,无法满足实时在线、无须样品前处理的呼吸气体分析要求。电化学传感器,其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但此种方法灵敏度较低,而且需要频繁的校准,容易发生基线漂移和假报警。
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先进激光光谱技术(如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拉曼光谱、激光吸收光谱)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在线分析的特点,为气体分析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尤其是高灵敏度的光腔衰荡光谱(CRDS)方法和它的衍生方法(腔增强光谱)。与差分吸收光谱(DO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光声光谱(PAS)等传统的吸收光谱检测方法相比,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技术不受脉冲激光涨落的影响,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综上,开发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实时在线监测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是十分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实时在线监测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包括:激光光源、压控衰荡腔、全自动进样系统、光电信号检测模块、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为激光脉冲光源(1),可根据不同气体成分的指纹光谱来选择对应波长的激光脉冲光源。
优选地,所述压力衰荡腔为特制的密封真空腔体(2),腔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压力监测口,其中进出气端口分别由电磁阀(7)(8)进行控制,在压力监测口处连接压力传感器(9)进行腔体内部压力监测。
优选地,所述全自动进样系统由自动控制电路(3)进行腔体的压力检测及进出气控制。优选地,所述光电信号检测模块由光电倍增管(4)来检测真空腔体的出射光。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高速数据采集卡(5)来采集光电倍增管(4)输出的微弱高频电流信号,并传递给配套的PC104主板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对衰荡波形的分析处理从而计算出对应状态下的衰荡时间,进一步计算出对应气体成分浓度。
优选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由TFT触摸显示屏(6)和PC104主板共同组成,TFT触摸显示屏可显示PC104主板传输上来的气体浓度数据分析结果,并监控仪器内部各模块的运行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研发出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4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臭氧检测箱体
- 下一篇:一种双向散射分布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