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3728.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左国民;杜正;王学峰;汪小知;高适;刘永静;李鹏;张荣;陈俊祥;张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7/02 | 分类号: | H01J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贾满意 |
地址: | 1022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电极 绝缘层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电极 离子源 起始端 外螺旋 侧壁 平行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 放电沟道 样品电离 样品流量 螺旋状 电离 延伸 减小 连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包括第一螺旋电极、第二螺旋电极、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共面且平行间隔设置。在螺旋状的放电电极之间设置细长连贯的放电沟道,减小了两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在不增大整体面积的情况下尽量的增大了样品电离的面积,从而使通过的样品流量增加,提高了电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
背景技术
离子源是使中性原子或分子电离,并从中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在样品气体流经放电区时,可以被电场电离成离子。但是,传统的离子源电离面积小,电离效率较低,使用的电压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离源电离面积小、电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包括:
第一螺旋电极,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
第二螺旋电极,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为带状,且由起始端向外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共面且平行间隔设置;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相对的侧壁;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相对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互补,并共同构成圆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的起始端为互补的太极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电极包括第一螺旋条状基体,和覆盖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的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二螺旋电极包括第二螺旋条状基体,和覆盖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的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平行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与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相对的侧壁;
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旋条状基体与所述第一螺旋条状基体相对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的螺旋外围端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的螺旋外围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电极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之间形成有螺旋放电沟道,所述螺旋放电沟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放电沟道的宽度为10微米-10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放电沟道的纵宽比大于1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电极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点;
所述第二螺旋电极和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进一步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和所述第一螺旋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3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压辉光放电离子源
- 下一篇:阳极靶、射线光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