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2655.4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9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柳东风;谭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6 | 分类号: | F16F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陆红杰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内芯 本实用新型 支撑 车用 圆环形平面 产品刚度 隔振效果 内壁中间 生产效率 圆环柱形 重量波动 聚氨酯 下表面 浇注 切削 棒材 降噪 内芯 合格率 加工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该聚氨酯内芯呈圆环柱形,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聚氨酯内芯的结构和加工方法,将聚氨酯先浇注成棒材,再切削成单个的聚氨酯内芯,改善了聚氨酯内芯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减少了内芯重量波动对顶支撑产品刚度的影响,提升了顶支撑产品的隔振效果和降噪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车用顶支撑,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装配在汽车减震系统顶支撑内的聚氨酯内芯。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系统的顶支撑内通常装配有聚氨酯内芯。聚氨酯内芯是顶支撑内的主要功能件,主要提供减振器轴向、径向以及偏摆摆动的刚度,具有隔绝减震器和车身之间的振动、隔绝异响、避免顶支撑产生敲击声的作用。
目前,聚氨酯内芯一般上下表面为波浪结构,如图1、2所示。其生产通常采用直接浇注成型的方式。这种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发泡模具件气泡较多,由发泡产生的自结皮还会与其他配合件摩擦产生异响;另外,每次浇注的内芯重量不稳定,存在波动,从而会影响顶支撑的刚度。
随着汽车行业车辆的要求和重量越来越高,对顶支撑的刚度、隔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汽车行业的调试越来越频繁,需要顶支撑在高频路面起到明显的隔振、降噪作用。用上述浇注的方法生产的聚氨酯内芯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顶支撑产品的性能要求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它质量高,性能稳定,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顶支撑聚氨酯内芯,呈圆环柱形,上、下表面均为圆环形平面,内壁中间开设有凹槽。
所述聚氨酯内芯的外径为40~70mm,内径为20~50mm,高15~30mm;所述凹槽的内径为35~55mm,高4~10mm。
所述聚氨酯内芯的材质为微孔发泡聚氨酯。
所述聚氨酯内芯通过用聚氨酯棒材机切割成型的圆环柱形聚氨酯棒材而得到。聚氨酯内芯的上、下表面和凹槽内壁表面均为机加工面。聚氨酯棒材的长度可以自由调整,至少可以做一切二以上(即一根聚氨酯棒材要求能切出2个以上聚氨酯内芯,聚氨酯棒材的长度大于等于其所要切出的所有聚氨酯内芯的高度和)。聚氨酯棒材的内壁视要切的聚氨酯内芯个数而等间距开设凹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先浇注成棒材,再切削成单个的聚氨酯内芯,避免了采用传统的单个浇注方式生产时存在的发泡模具件气泡较多的问题,从而改善了聚氨酯内芯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减少了聚氨酯内芯重量波动对刚度的影响,提升了隔振效果。此外,还避免了传统单个浇注生产时由发泡产生的自结皮与其他配合件的摩擦异响,使聚氨酯内芯能更好地满足顶支撑产品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聚氨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聚氨酯内芯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氨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聚氨酯内芯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氨酯棒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聚氨酯棒材的剖视图。其中,虚线表示切割面。
图7是图3的聚氨酯内芯在顶支撑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凹槽
2:端盖
3:聚氨酯内芯
4:旋铆面
5: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2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