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1446.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9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生;程寒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杨桦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排放 接触氧化单元 河道 浮体框架 过滤单元 预处理装置 沉淀单元 城市河道 弹性填料 植被 前置 后排 填充 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 接触氧化 末端控制 雨水径流 开口处 拦截网 口排 排出 围设 上铺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装置包括围设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的开口处的浮体框架,设置于所述浮体框架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之间的接触氧化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内填充有弹性填料;设置于所述接触氧化单元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之间的前置沉淀单元设置于所述浮体框架内部的植被过滤单元,所述植被过滤单元上铺设有水生植物,其中,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排出的雨水径流先排至所述前置沉淀单元,再经过拦截网后排至所述接触氧化单元,与接触氧化单元内填充的弹性填料接触氧化后排至所述植被过滤单元,最后排出至外侧河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末端控制处理技术存在的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布置和维护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水环境污染仍然在当今成为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且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河道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面源污染,即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城市面源污染中,降雨径流冲刷城市地面,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总氮、总磷、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由于城市硬质下垫面比例的增大,降雨径流呈现水量大水质差等特点,且由于降雨发生的随机性,产生的污染量和污染物质不易确定,所以降雨径流污染防治成为当下城市污染防控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现有技术中,雨水径流污染、溢流污染的污染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方式、过程控制方式、末端控制方式以及应急处理。其中,源头控制处理主要是通过城区改造或者生态基础雨水管理手段(LID)等方式;过程控制通常有管道改造、管道沉积物控制技术等,末端控制处理有旋流分离、快速沉淀等。但是,源头控制处理方式要求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且受到建设用地的严格限制,使得源头控制处理方式更加难以普及。过程控制技术对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要求相对较高。末端处理是设置在雨水排放口的对污染末端进行处理排放的方式,因此,末端控制处理因其易于实现和较低的治理成本的优点,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下,末端处理设施成为一种较为合理且有效的处理措施。
然而,现有技术下的末端处理设施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治理效果不佳、占地过多的问题,因此有鉴于此,应当提供一种简化结构、治理效率高、成本更加低廉且占用更少面积的末端处理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占用更少面积、能够提高治理效率且低成本的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装置设置于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的开口处,装置包括浮体框架,该浮体框架呈凹形,围设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的开口处,且与河道护岸紧贴;接触氧化单元,该接触氧化单元设置于所述浮体框架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之间,并位于所述浮体框架的表面凹陷处,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填充有弹性填料;前置沉淀单元,该前置沉淀单元设置于所述接触氧化单元与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之间,所述前置沉淀单元与所述接触氧化单元之间设置有拦截网;植被过滤单元,该植被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浮体框架内部,所述植被过滤单元上铺设有水生植物,其中,所述河道雨水排放口排出的雨水径流先排至所述前置沉淀单元,再经过所述拦截网后排至所述接触氧化单元,与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填充的弹性填料接触氧化后排至所述植被过滤单元,最后排出至外侧河道。
优选地,所述浮体框架采用聚乙烯管焊接而成,所述浮体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套杆,所述套杆一端与所述浮体框架连接固定,其另一端插入河道底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套杆为镀锌套杆。
优选地,所述接触氧化单元还包括第一浮球和第一石笼挂坠,所述第一浮球通过尼龙绳依次横向穿接后与所述浮体框架固定,所述第一石笼挂坠悬挂于所述弹性填料上,所述第一石笼挂坠为填充有砾石的细目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14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