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7114.7 | 申请日: | 2017-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4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君;兰二明;陈强;杜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76;G09B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远程教学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属于远程教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录制更加方便,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放置在普通黑板上的第三蓝牙模块和用于放置摄像机的三角支架及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内置单片机,三角支架上安装有转动支座,转动支座内置伺服电机,转动支座上安装有摄像机,转动支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和第三蓝牙模块无线连接,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摄像机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伺服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广泛用于多媒体远程教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属于远程教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尤其是教育行业。多媒体远程教学得到了广泛推广,其克服传统远程教学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种利用通信、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等技术的新的教学模式。远程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也能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功效,所以是现在也是未来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目前,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多媒体电脑、中央控制器、摄像机和电子白板,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普通黑板来进行讲解。远程教学正是需要将整个讲课过程录制成视频,发布在教学系统内,供学生进行远程学习。但是录制过程中,由于摄像机摄录范围有限,需要不断转动摄像机,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录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录制更加方便,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媒体远程教学辅助装置,包括放置在普通黑板上的第三蓝牙模块和用于放置摄像机的三角支架及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内置单片机,所述三角支架上安装有转动支座,所述转动支座内置伺服电机,转动支座上安装有摄像机,所述转动支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和第三蓝牙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摄像机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转动支座包括底板、顶板和回转支柱,所述底板安装在三角支架的顶部,所述回转支柱通过回转轴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顶板安装在回转支柱上,所述回转支柱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顶板底部安装有环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环形凸起,所述环板底部套装在环形凸起上。
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比主动齿轮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分别安装在环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和第三蓝牙模块实现摄像机的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三蓝牙模块之间的通信距离,进而调整摄像机转动,使摄像机始终跟随讲解内容进行录制,避免了在录制过程中反复移动摄像机,提高工作效率和录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华兴科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7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 下一篇:新型载流负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