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野外便携式诱蜂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93490.9 | 申请日: | 2017-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卢天南;卢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天南 |
| 主分类号: | A01K47/02 | 分类号: | A01K47/02;A01K47/06;A01K59/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陈晓艳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隔层 底板 蜜蜂 蜜蜂巢脾 野外便携式 贯穿孔 巢蜜 蜂箱 蜂巢 高度增加 蜜蜂花粉 面积增大 死亡现象 侧面 受力面 幼虫脾 支撑力 蜂蜜 下坠 巢脾 单箱 底面 粉区 减小 垮塌 幼蜂 育儿 粘接 中空 装接 变形 跨度 | ||
一种野外便携式诱蜂箱,包括底板、堆叠部分、隔层和储蜜部分,堆叠部分置于底板上,由若干单箱框堆叠而成且中空;隔层置于堆叠部分之上且设有若干便于蜜蜂进出的贯穿孔;储蜜部分包括若干储蜜罐,储蜜罐装接在隔层上且与贯穿孔一一对应;底板、堆叠部分和隔层三者围成之区域为蜜蜂巢脾区,该蜜蜂巢脾区自下而上分别为蜜蜂育儿区、蜜蜂储粉区和蜜蜂储蜜区,且隔层底面及堆叠部分之内壁为蜜蜂巢脾之受力面。它具有如下优点:其巢脾跨度减小、高度增加,由于蜂巢带有粘性,侧面粘接面积增大提供侧面支撑力,提高人工取巢蜜效率,避免割取巢蜜后出现蜜蜂花粉脾、幼虫脾的变形、下坠、垮塌和幼蜂死亡现象;设置有储蜜罐,提高蜂蜜纯度、浓度和品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便携式诱蜂箱。
背景技术
常用传统养蜂箱长49cm,宽41cm-49cm,高为25cm,这样的养蜂箱的蜂巢只能受到顶部的支撑力,一旦割取蜂巢顶部巢蜜,不可避免的造成中部花粉脾和中下部蜂蛹脾跌落至箱底,出现大量的幼虫和幼蜂死亡的现象,容易造成蜜蜂飞逃。另外,蜂巢被传统蜂箱限制成长条状,违背蜜蜂自然巢接近圆形球体的生物特性,且传统养蜂箱的巢门孔少,箱内潮湿空气不流通,导致巢虫、蟑螂滋生、蜜蜂易得病、诱蜂慢、蜂蜜含水率高。传统蜂箱割取蜂巢蜜约3个小时:全部开箱20分钟,收蜂入笼20分钟,割巢取蜜30分钟,绑扎加固巢脾60分钟,放蜂回箱20分钟,两天后拆除巢脾绑扎固定物30分钟,整个割取蜂巢的过程费时费力。且,传统蜂箱在割取蜂蜜的过程中容易掉入幼虫等杂质,所割取的蜂蜜不够纯,品相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外便携式诱蜂箱,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野外便携式诱蜂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板(10);
堆叠部分,它置于底板(10)上,它由若干单箱框(20)堆叠而成且中空;
隔层(30),它置于堆叠部分之上且设有若干便于蜜蜂进出的贯穿孔(31);
储蜜部分,它包括若干储蜜罐(40),该储蜜罐(40)装接在隔层(30)上且与贯穿孔(31)一一对应;
底板(10)、堆叠部分和隔层(30)三者围成之区域为蜜蜂巢脾区(50),该蜜蜂巢脾区(50)自下而上分别为蜜蜂育儿区(51)、蜜蜂储粉区(52)和蜜蜂储蜜区(53),且隔层(30)底面及堆叠部分之内壁为蜜蜂巢脾之受力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底板(10)与单箱框(20)之间、单箱框(20)与单箱框(20)之间、单箱框(20)与隔层(30)之间均采用加热蜂蜡渗透之方式进行密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堆叠部分为方形,且各边之长度为15-26厘米。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堆叠部分为圆形,且其直径为15-26厘米。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每一单箱框(20)均开设有贯穿单箱框内外的巢门孔(21)。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隔层(30)之顶面开设有与储蜜罐(40)个数相同的定位槽(32),贯穿孔(31)位于定位槽(32)内,储蜜罐(40)能装拆地卡接在定位槽(32)且其罐口与贯穿孔(31)一一对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储蜜部分还包括围挡(41),储蜜罐(40)位于围挡(41)内,围挡(41)置于隔层(30)上且通过加热蜂蜡渗透之方式进行密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单箱框(20)由四个侧板(22)组成,四个侧板(22)首尾榫接在一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单箱框(20)高度为3-18厘米。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储蜜罐(40)个数设为9个且呈阵列布置,单箱框(20)层数设为4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天南,未经卢天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3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禽蛋孵化状态检测装置
- 下一篇:智能蜂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