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用插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93451.9 | 申请日: | 2017-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柴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振民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252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机身 车轴 同步齿轮箱 插秧机 插植臂 同步带 联动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齿轮啮合 连杆机构 两端延伸 移动机身 驱动力 插秧 前部 车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用插秧机,包括了机身,在所述机身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机身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部设置有同步齿轮箱,在所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延伸在所述机身的两侧,在所述车轴的两端均套设有一个车轮,用于移动机身,在所述机身的后部设置有用于插秧的插植臂,所述同步齿轮箱中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步带联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车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插植臂联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用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插秧机,插秧系统与机身的行进系统一般都是独立的,比如,在专利号为201480016391.4的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插秧机,通过检测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将其用于栽插部高度的控制(升降控制),从而实现与田地表面的状况以及插秧机的行驶状况对应的栽插作业。在栽插部具备经由连杆而能够改变高度并且被支承为在纵摆方向上能够转动的插秧机船体,并且以使上述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成为规定的目标角的方式控制栽插部高度,上述插秧机具备表面检测传感器,其被支承为在纵摆方向上转动自如,并且检测田地表面的表面位置,基于上述表面检测传感器的转动角来测量上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并以使上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成为恒定的方式,对上述插秧机船体的目标角进行修正。
但是,这种相对独立的插秧系统和机身的行进系统就需要用到至少两台电机等驱动机构,并且其控制系统也要至少包括了两条支路,来分别操控插秧系统和行进系统,这就导致了整个插秧机成本的上升以及故障率的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升行进和插秧同步性的农用插秧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用插秧机,包括了机身,在所述机身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机身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部设置有同步齿轮箱,在所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延伸在所述机身的两侧,在所述车轴的两端均套设有一个车轮,用于移动机身,在所述机身的后部设置有用于插秧的插植臂,所述同步齿轮箱中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步带联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车轴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插植臂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了斜杆部、横杆部和转轴部,所述斜杆部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圈相切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横杆部一端连接在所述斜杆部的底端,另一端通过同步带与所述转轴部相连,所述插植臂套设在所述转轴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机身的后部还设置有扶手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机身底部还设置有弧形滑板,所述弧形滑板的底面与所述车轮的底部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车轮的外圈沿周向设置有防滑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同步齿轮箱中的多个齿轮之间的联动关系,提升插秧机的行进与插秧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农用插秧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农用插秧机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农用插秧机,包括了机身1,在机身的前部即相当于车辆的车头位置设置有发动机2,用于提供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振民,未经柴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3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材幼苗送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运用于大葱移栽机上的夹持轮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