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源热泵提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2844.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5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利岩;江义;葛强;王峦;陈丹东;崔强;刘玉恒;邵春楠;何兆会;李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世纪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19/10;F24H3/02;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赵阳 |
地址: | 300309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口连接 热泵 入口连接 媒介 总管路 供水管路 回水管路 次侧 采暖供水管路 采暖回水管路 板式换热器 热泵机组 水源热泵 冷凝器 热系统 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 一次侧入口 采暖回水 送水管路 水源 供水 回水 采暖 | ||
1.一种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板式换热器(3)和热泵机组(20),在热泵机组(20)内设有第一热泵(14)和第二热泵(19);
在板式换热器(3)的一次侧入口连接有水源送水管路(1)、一次侧出口连接有水源回水管路(2)、二次侧入口连接有媒介回水总管路(9)、二次侧出口连接有媒介供水管路(4);
在第一热泵(14)的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有第一媒介供水管路(10)、出口连接有第一媒介回水管路(11),在第二热泵(19)的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有第二媒介供水管路(12)、出口连接有第二媒介回水管路(13);在第一热泵(14)的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有第一采暖回水管路(17)、出口连接有第一采暖供水管路(15),在第二热泵(19)的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有第二采暖回水管路(18)、出口连接有第二采暖供水管路(16);
还包括媒介供水总管路(8)、采暖供水总管路(6)和采暖回水总管路(7);
第一媒介回水管路(11)和第二媒介回水管路(13)两者同时连接至媒介回水总管路(9);第一媒介供水管路(10)和第二媒介供水管路(12)两者同时连接至媒介供水总管路(8),媒介供水总管路(8)与媒介供水管路(4)对接连接且在两者之间设有中间媒介循环泵(5);第一采暖供水管路(15)和第二采暖供水管路(16)同时连接至采暖供水总管路(6),第一采暖回水管路(17)和第二采暖回水管路(18)同时连接至采暖回水总管路(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中间媒介循环泵(5)包括并联的三个循环泵组件,每个循环泵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水泵、蝶阀和止回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板式换热器(3)的一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48℃、一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17.5℃;板式换热器(3)的二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7℃、二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第一热泵(14)的蒸发器入口的介质温度为22℃、出口的介质温度为7℃;第一热泵(14)的冷凝器入口的介质温度为45℃、出口的介质温度为6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第二热泵(19)的蒸发器入口的介质温度为22℃、出口的介质温度为7℃;第二热泵(19)的冷凝器入口的介质温度为45℃、出口的介质温度为60℃。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在水源送水管路(1)、第一媒介供水管路(10)、第二媒介供水管路(12)、第一采暖回水管路(17)和第二采暖回水管路(18)上均设有过滤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在水源回水管路(2)、媒介供水管路(4)、第一媒介回水管路(11)、第二媒介回水管路(13)、第一采暖供水管路(15)和第二采暖供水管路(16)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源热泵提热系统,其特征是:在水源送水管路(1)与水源回水管路(2)之间、媒介供水管路(4)与媒介回水总管路(9)之间、第一媒介供水管路(10)与第一媒介回水管路(11)之间、第二媒介供水管路(12)与第二媒介回水管路(13)之间、第一采暖供水管路(15)与第一采暖回水管路(17)之间、第二采暖回水管路(18)与第二采暖供水管路(16)之间均设有连通管路且在连通管路上设有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世纪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世纪天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28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