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1369.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8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莉;马江涛;胡志刚;潘圣临;曹权佐;于荣枫;刘宏华;张海侠;秦浩然;王建武;马南;刘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月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置防 积水 歧管 | ||
一种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3道气道,所述气道的侧面呈S型,且气道上由管体的出气口向气道的中部方向的部分为向上弯曲的弧形,各气道的下部于外部交汇成一体后的底端与管体的进气口相连,管体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法兰,管体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法兰,所述进气法兰的竖向截面呈梯形。本实用新型凸起的弧形部位使干净气流可快速通过,而水分则会沿气道的歧管壁滑落。由于积水留存在节气门体处同样存在隐患,故本实用新型将与节气门体进行连接的进气歧管的进气进气法兰设置为梯形,使得节气门体自然朝下控出水分。本实用新型无需其他辅助设施解决积水隐患,使进气歧管的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进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是引导新鲜空气送至缸盖进行燃烧的组件。空气需干净清洁,如空气中含有水分,严重时可导致发动机熄火;进气歧管匹配的电子节气门体也需防止积水导致的低温结冰。发动机斜置的机型,与进气歧管相连的缸盖进气口与节气门体处于相反方向,缸盖进气口朝上,不利于排水,且因整车空间有限,节气门体位置同样不利于进气歧管内的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斜置机型缸盖及节气门体不易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的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3道气道,所述气道的侧面呈S型,且气道上由管体的出气口向气道的中部方向的部分为向上弯曲的弧形,各气道的下部于外部交汇成一体后的底端与管体的进气口相连,管体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法兰,管体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法兰,所述进气法兰的竖向截面呈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道为4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道内设有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进气歧管的气道设置成S型,且由进气歧管的出气口与缸盖连接端处沿发动机斜置方向设置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此凸起的弧形部位使干净气流可快速通过,而水分则会沿气道的歧管壁滑落。由于积水留存在节气门体处同样存在隐患,故本实用新型将与节气门体进行连接的进气歧管的进气进气法兰设置为梯形,使得节气门体自然朝下控出水分。本实用新型无需其他辅助设施解决积水隐患,使进气歧管的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斜置防积水的进气歧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4道气道2,气道2的侧面呈S型,且气道2上由管体1的出气口向气道2的中部方向的部分为向上弯曲的弧形,如此将出气口与发动机的缸盖8连接端处沿发动机斜置方向设置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此凸起的弧形部位可使干净的气流快速通过,而水分则会沿气道2的管壁滑落,所述气道2内设有支管7,通过支管7引导气流,给缸盖8输送空气,并将空气中的水份甩到气道2的管壁上。各气道2的下部于外部交汇成一体后的底端与管体1的进气口4相连。管体1的进气口4连接有进气法兰5,通过进气法兰5与发动机的缸盖8上的连接法兰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管体1与缸盖8的连接,最终由进气歧管向发动机的气缸输送气体,管体1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法兰6,通过出气法兰6与节气门体9进行连接,实用新型人考虑到积水留存在节气门处同样存在隐患,故将进气法兰5的竖向截面设置成梯形,从而使得节气门体9自然朝下而将节气门处的积水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1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自动化加工设备
- 下一篇: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