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芳香植物干燥联产微胶囊香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0636.4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5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瑞;孔令朋;程桂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4 | 分类号: | B01J13/04;C11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胶囊香精 本实用新型 芳香植物 联产 香气分子 吸收液 环状糊精溶液 溶液冷却结晶 香精微胶囊 干燥操作 高压喷雾 工艺过程 环状糊精 滤饼干燥 生产装置 吸收装置 细小液滴 香精物质 香精香料 液滴表面 包埋 滤饼 母液 雾化 吸附 液滴 过滤 回收 吸收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芳香植物干燥联产微胶囊香精的装置,属于食品工业及香精香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在芳香植物的干燥中,设置了含香空气的吸收装置,采用β‑环状糊精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含香空气中的香气分子,通过高压喷雾使吸收液雾化成细小液滴,极大地增加了气体与液滴的接触面积,使香气分子从空气中吸附到液滴表面,产生β‑环状糊精的包埋作用,形成香精微胶囊(溶液),将微胶囊香精溶液冷却结晶,结晶后过滤得到滤饼和结晶后的母液,将滤饼干燥后粉碎即得粉末微胶囊香精,实现了在干燥操作中对香精物质的回收,联产微胶囊香精。本实用新型生产装置易于制造,工艺过程易于控制,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芳香植物干燥联产微胶囊香精的装置,属于食品工业及香精香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料和香精是食品与日用化工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在食品工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香料(芳香植物)很多,如茉莉花、玫瑰花、桂花、桔皮、橙皮、草果、八角,这些原料的加工都有一个将新鲜原料(含水较多)干燥成为含水较少的干制品的过程。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热力的作用,芳香植物所含有的香气物质大量扩散到空气中,而香气物质又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因而所得到的干燥芳香植物所体现出来的香气已经不是完整的香型。研究表明,在干燥中挥发的这些香气成分通常是一些分子量小、香气特征突出的非极性成分,在相关产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回收香气物质,在这些芳香植物的干燥加工中,传统的方法是将干燥出来的热空气冷却得到含有一定香气的冷凝水,但是由于香气物质通常不溶于水,回收效果较差;因此在冷却使水分大量冷凝后,还必须深度冷却,冷却到能够使得挥发性成分冷凝的温度,得到冷霜(香气物质的固态)。这样的工艺过程,设备系统复杂,投资较大,生产过程制冷能耗较高,在应用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客观上需要更为恰当的回收方法。
微胶囊是指细小的目标物(分子或微粒)被聚合物壁壳包裹形成的微小颗粒,其大小一般为5~200μm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微胶囊由囊芯与胶囊壁构成,被包裹的物质称为囊芯,用于包裹的材料称为壁材。
微胶囊化技术是指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阔的工艺技术,它可以改善被包裹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外观、表观密度、溶解性),提高物质的稳定性,使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
β-环状糊精(β-cyclodextrin, 简称β-CD)是淀粉经水解环化生成的产物。它可以包接络合多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增加被包络物对光、热、氧的稳定性,改变被包络物质的理化性质。β-环状糊精仅由7个葡萄糖单位构成,形似空心小圆柱,小圆柱内是一个疏水性微小空间(空腔),在一定温度下,疏水性的香气小分子很容易进入Β-环状糊精的空腔内,形成微胶囊香精而使香气得到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芳香植物干燥联产微胶囊香精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芳香植物的干燥中,设置了含香空气的吸收装置,采用β-环状糊精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含香空气中的香气分子,通过高压喷雾使吸收液雾化成细小液滴,极大地增加了气体与液滴的接触面积,使香气分子从空气中吸附到液滴表面,产生β-环状糊精的包埋作用,形成香精微胶囊(溶液),将微胶囊香精溶液冷却结晶,即得粉末微胶囊香精,实现了在干燥操作中对香精物质的回收,联产微胶囊香精。为提高微胶囊香精的香气浓度,同一批吸收液可吸收2~5批次的芳香植物在干燥中挥发的芳香植物香气。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0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凝胶生产用干燥釜
- 下一篇:一种甲烷氯化物反应热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