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动肌肉刺激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0375.6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3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高城;罗院龙;罗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睦宇;黄磊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盒 对接口 容纳槽 主机 充电 线槽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 电路板安装 弹针 盒盖 盒体 电路板 电路板连接 两端相通 运动肌肉 刺激仪 体积小 上端 铰接 取放 机头 匹配 容纳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肌肉刺激仪,包括盒体、电路板和主机,所述盒体包括底盒和盒盖,所述盒盖与底盒铰接,所述底盒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容纳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主机的连接线的线槽,两个容纳槽分别与线槽的两端相通,所述主机的两个机头分别放置于容纳槽,所述主机的连接线放置于线槽;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底盒,且所述电路板安装有充电弹针,此充电弹针的上端伸出其中一个容纳槽;所述底盒的前端设有前对接口,所述底盒的后端设有与前对接口相匹配的后对接口,所述前对接口和后对接口均与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即可实现单个仪器充电,也可实现多个仪器一起充电,灵活性高,还具有体积小,方便取放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运动肌肉刺激仪。
背景技术
运动肌肉刺激仪是一种利用外加脉冲电流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使肌肉产生收缩,进而提高肌肉力量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仪器主要包括主机部分、电极片部分和主机充电盒,电极片贴于治疗部位,电极片与主机连接,主机通过软硬件控制发出对应模式脉冲,起到治疗的作用。若主机电量用完,需要放置到充电盒进行充电。
现有产品,大部分主机连接线,是通过缠绕或者直接放置的方式,放在充电盒内,取放不方便或占较大的空间;产品配套方式一般是2套主机加一个充电盒,整套一起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方便取放且可灵活组合的运动肌肉刺激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运动肌肉刺激仪,包括盒体、电路板和主机,所述盒体包括底盒和盒盖,所述盒盖与底盒铰接,所述底盒设有两个的容纳槽,两个容纳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主机的连接线的线槽,两个容纳槽分别与线槽的两端相通,所述主机的两个机头分别放置于容纳槽,所述主机的连接线放置于线槽;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底盒,且所述电路板安装有充电弹针,此充电弹针的上端伸出其中一个容纳槽;所述底盒的前端设有前对接口,所述底盒的后端设有与前对接口相匹配的后对接口,所述前对接口和后对接口均与电路板连接。
所述前对接口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磁铁,此第一磁铁位于底盒的内壁;所述后对接口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磁铁匹配的第二磁铁,此第二磁铁位于底盒的内壁。
所述电路板包括前端PCB板、后端PCB板和主PCB板,所述前端PCB板和后端PCB板分别与前对接口和后对接口连接,所述主PCB板安装于底盒的内底面,所述前端PCB板和后端PCB板均与主PCB连接;所述前对接口设有导通铜柱,所述后对接口设有与导通铜柱匹配的导通弹针,所述导通铜柱和导通弹针的一端分别与前端PCB板和后端PCB板连接。
设有充电弹针的容纳槽的正下方安装有导磁钢片,所述主机机头设有与导磁钢片匹配第三磁铁。
所述线槽包括两段呈“∩”状的槽体,此两段槽体斜对设置,且两体槽体相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运动肌肉刺激仪主要由盒体和电路板,在盒体内设容纳单个主机的容纳槽,实现运动肌肉刺激仪与主机之间单对单充电,且在盒体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前对接口和后对接口,以使多个运动肌肉刺激仪依次连接,以实现多个仪器一起充电,这灵活性高,方便取放。
2、本运动肌肉刺激仪与传统的刺激仪相比,整个仪器的体积减小,方便携带。
3、本运动肌肉刺激仪中设有专门旋转连接线的线槽,避免连接线发生缠绕,导正了连接线的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肌肉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0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