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源热泵及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9310.X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2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超凡;武强;袁美强;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5/04;F24D15/02;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集热器 热泵 空气能换热器 双源热泵 供热系统 并联设置 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 供暖设备 加热装置 严寒环境 整体系统 冷凝器 能效比 节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源热泵及供热系统,涉及供暖设备的技术领域,双源热泵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空气能换热器及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空气能换热器并联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均用于向热泵的蒸发器提供热量;热泵的冷凝器用于向待加热装置提供热量。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在严寒环境下提供热量,令热泵的蒸发器正常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的并联设置能够令热泵适合各种自然情况,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比,稳定持续的提供热量,更加节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源热泵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位热能,经过电能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位热能的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热泵通常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机构。在使用过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首先在蒸发器里从常温空气中吸热并气化成低压蒸气。然后制冷剂气体在压缩机内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该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内被低温热源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此时气体液化的热量释放到冷水中,并将冷水加热升温,升温的水流经待加热装置,并将热量散出。放热后的制冷剂以液态形式进入膨胀机构,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如此不间断进行循环。在使用过时,通常利用空气能换热器向蒸发器提供热量。
但是,在严寒的环境下,由于温度过低,空气能换热器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导致热泵的蒸发器无法使用,最终使得空气源热泵无法供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源热泵及供热系统,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严寒的环境下,由于温度过低,空气能换热器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导致热泵的蒸发器无法使用,最终使得空气源热泵无法供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源热泵,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及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空气能换热器并联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均用于向热泵的蒸发器提供热量;热泵的冷凝器用于向待加热装置提供热量。
进一步的,双源热泵还包括蓄能池、换热管以及蓄能工质;换热管和蓄能工质均设置在蓄能池的内部;换热管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以及空气能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的,双源热泵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热交换箱;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以及空气能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和蒸发器均设置在第一热交换箱的内部。
进一步的,双源热泵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第二热交换箱;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用于与待加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待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和冷凝器均设置在第二热交换箱的内部。
进一步的,第一热交换箱和第二热交换箱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换热管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蓄能池的内壁上设置有防腐层。
进一步的,蓄能池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包括待加热装置及双源热泵;待加热装置用于吸收热泵的冷凝器提供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源热泵,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空气能换热器及热泵。在使用过程中,在温度低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太阳能集热器持续吸收辐射转化为热能并传递给热泵的蒸发器;在温度高于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空气能换热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传递给热泵的蒸发器。
由上可知,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在严寒环境下提供热量,令热泵的蒸发器正常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能换热器的并联设置能够令热泵适合各种自然情况,提高整体系统的能效比,稳定持续的提供热量,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9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