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IS模拟装置颗粒放电缺陷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8871.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任双赞;刘晶;牛博;杨传凯;吴经锋;雷琅;王文森;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柱 本实用新型 螺纹连接 模拟装置 高压金属电极 绝缘支撑棒 绝缘支撑杆 放电缺陷 放电特征 连接螺柱 绝缘筒 下端 起始放电电压 放电特性 绝缘筒套 颗粒缺陷 模型调节 环形槽 螺丝孔 上侧面 外侧面 放电 局放 加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GIS模拟装置的颗粒放电缺陷模型,现模型存在起始放电电压高,放电特征不明显,不单一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螺柱、绝缘支撑杆、金属柱、高压金属电极、绝缘筒。连接螺柱一端与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支撑棒一端螺纹连接;绝缘支撑棒另一端与金属柱一端螺纹连接;金属柱另一端与高压金属电极螺纹连接。所述的绝缘筒套在金属柱外侧面。金属柱上侧面开有螺丝孔与绝缘支撑杆下端配合;绝缘筒中间开有环形槽。本实用新型除颗粒与金属柱间在加压下产生颗粒放电,其它结构采用无局放设计。该结构可靠耐用,放电特征明显,且更换方便,能模拟不同形状、大小及数量的颗粒缺陷放电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IS模拟装置颗粒放电缺陷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中GIS的普及应用,其稳定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其中自由金属颗粒或外来物产生的故障占到了一定比例,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场试验后产生的,如触头磨损等;另一种是GIS安装时留下的,在现场测试中未被检测到。在电场或机械振动作用下,试验现场或磨损等产生的金属颗粒会在GIS中移动,如果没有设陷阱,异物可能移动到绝缘子表面,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产生局部放电,长期放电会导致绝缘劣化,严重时可导致绝缘事故,危害电网安全运行。为了研究GIS中产生的颗粒放电状态,设计一种能真实模拟颗粒放电且可靠耐用的缺陷模型能为现场GIS可能发生的颗粒放电检测及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研究GIS局放缺陷,GIS模拟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也有部分厂家设计出相应的颗粒放电缺陷模型。传统的颗粒放电模型容器一般采用玻璃材质试管,若玻璃管底部内测与母线高压端之间的玻璃太薄,易碎且不耐高压。考虑耐用性,通常玻璃试管底部做得比较厚,太厚的玻璃管底部内测离母线高压端的距离又太远,使得模型不容易放电或放电特征不明显。另外也有一些厂家设计出了耐用性较好的缺陷模型,但是模型不够成熟,除颗粒放电外容易产生其它种类的放电,如气隙放电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GIS模拟装置颗粒放电缺陷模型,整体结构在升压到一定电压时除颗粒与高压端产生颗粒放电外,其它各零部件之间采用无局放结构设计,模型牢固耐用,同时可使颗粒尽可能靠近母线高压端,放电特征明显。
一种GIS模拟装置颗粒放电缺陷模型,包括连接螺柱、绝缘支撑棒、金属柱、高压金属电极、绝缘筒;
所述的连接螺柱采用金属材质,用于连接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下端,连接螺柱的另一端与绝缘支撑棒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的绝缘支撑棒采用绝缘材料,其另一端与金属柱的一端螺纹连接;金属柱另一端与高压金属电极螺纹连接;所述的绝缘筒内部中间位置开有环形槽,绝缘筒套在金属柱外侧面;槽为绝缘筒与金属柱外壁形成颗粒存放空腔。
所述的金属柱上端外侧面开有螺丝孔,金属柱与绝缘支撑杆下端通过螺丝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将连接螺柱固定在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下端,通过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在GIS体外调节模型,使模型的高压金属电极与母线可靠接触。该模型能真实还原颗粒放电缺陷,整个结构可靠耐用,且颗粒更换方便,可模拟不同形状、大小及数量的颗粒缺陷放电特性,放电特征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颗粒放电缺陷模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GIS模拟装置颗粒放电缺陷模型,包括连接螺柱1、绝缘支撑棒2、金属柱3、高压金属电极4、绝缘筒5。
所述的连接螺柱1与GIS模拟装置的模型调节杆下端螺纹连接,连接螺柱1的另一端与绝缘支撑棒2一端螺纹连接;绝缘支撑棒2另一端与金属柱3一端螺纹连接;金属柱3另一端与高压金属电极4螺纹连接。所述的绝缘筒5通过金属柱3与高压金属电极4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8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