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8663.8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蔡镇州;辜正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镇州;辜正隆;仁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槽 排水槽 沉淀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生物分解 槽本体 工法 生物填充材料 多孔性材料 环境特性 污水入口 挡板 斜坡状 成对 放入 粪渣 复数 两层 流道 伸入 通孔 网目 置入 过滤 杂物 分解 水面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槽本体内设有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第一净化槽一侧与槽本体一端所设污水入口相对位置设有一挡板,在第一隔板上方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呈L型,入口伸入污水水面以下,在第二隔板底部形成有一第二净化槽通往末端沉淀排水槽的流道,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内分别置入复数多孔性材料的生物桩,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内的生物桩通过上、下两层分别设有不同网目规格的耐久网被予以固定及过滤粪渣等杂物,并在第一及第二净化槽底部设计成对向斜坡状的V型底部。本实用新型能够依各净化槽重点放入植有对应环境特性的生物填充材料,分解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尤指一种以生物填充材料进行生活污水生物分解及利用重力和流体力学,使污水顺序流经净化槽内各部处理净化后排出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按,目前因经济繁荣,使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但在生活品质提升下却使都市及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因人们的需求,特别的养殖牛、羊及猪的数量持续增加,而这些养殖业者每天所排放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使得环境及水源被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
因此,有些业者推出针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设备,以期可达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但传统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如下的缺点: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无生物填充材料,仅依赖原生细菌分解,分解效率低。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泥量大,需每年抽取淤泥,或设置排泥孔,使用泵抽泥。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底部平坦,淤泥过高时容易溢流至次阶段,隔离污染效率低落。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第一净化槽与第二净化槽间的连通管大都采用平行于槽底部地面的设计,无法阻挡粪渣流入次阶段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槽本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槽本体内区隔形成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在本体两端分别设有污水入口及流出口,在第一净化槽前侧靠近槽本体一端所设污水入口相对位置设有一挡板,该挡板底缘与槽本体底部间形成有一流道,在第一隔板上方设有一通孔,并在第二隔板底部形成有一供第二净化槽通往末端沉淀排水槽的流道,在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内分别置入复数多孔性材料的生物桩,生物桩的内部空间中置入有微生物制剂,在第一净化槽、第二净化槽及末端沉淀排水槽内的生物桩分别通过上、下两层耐久网予以固定,第一净化槽及第二净化槽底部设计成对向斜坡状的V型底部,以便于污泥沉积,此外,在末端沉淀排水槽内所设生物桩与第二隔板之间间隔地设有一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顶部与槽本体顶部之间具有一开放空间,末端沉淀排水槽内所设生物桩另一侧与槽本体另一端内面之间也间隔地设有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顶部封闭,其底缘与末端沉淀排水槽底部之间则形成有一流道。
所述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隔板上方所设的所述通孔呈L型,其入口呈纵向而出口段呈水平,其入口低于并伸入污水水面以下。
所述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在第一净化槽所设的生物桩内置入缺氧分解微生物制剂,第二净化槽所设的生物桩内则置入厌氧分解微生物制剂,末端沉淀排水槽内的生物桩内则置入除臭微生物制剂。
所述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净化槽中设于生物桩底部的耐久网的网目的口径为10~50mm,生物桩顶部的耐久网的网目的口径为5~30mm。
所述生物分解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在第二净化槽中生物桩的上、下端所使用的耐久网的网目的口径均为3~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镇州;辜正隆;仁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蔡镇州;辜正隆;仁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8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城市河道雨水排放口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