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筏板基础的沉降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8440.1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0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范;陈新;丁庆磊;丰田;符羽佳;曾德明;刘显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海南鲁郓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2D3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筏板 沉降 千斤顶 套筒 桩柱 沉降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不均匀沉降 监测和控制 承载能力 地质条件 顶端连接 建筑基础 有效控制 上端 下端 精密 智能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筏板基础的沉降控制装置,目的是防止筏板基础的各桩之间因不同地质条件而产生的沉降差,造成筏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本装置包括套筒、千斤顶和桩柱,其中套筒套设在桩柱上部,千斤顶设在套筒内,千斤顶上端与套筒内上部连接,千斤顶下端与桩柱顶端连接。本装置能够对建筑筏板基础的沉降实现精密的监测和控制,并对桩柱的沉降差进行精确调节,消除桩的沉降差,有效控制筏板基础的整体沉降,进而提高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具有智能、精确、环保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降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筏板基础的沉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筏板基础的建筑,由于筏板下各桩所处的地质条件不同,持力层情况不同,导致桩与桩之间存在沉降差,进而导致筏板的不均匀沉降。而建筑沉降严重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许多重要设施如核电站、精密仪器工厂、军工工厂等对建筑沉降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建筑筏板基础沉降的控制和调节尤为重要,需要更有效的沉降控制装置,来调节筏板基础的一致沉降,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防止筏板基础的各桩之间因不同地质条件而产生的沉降差,造成筏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提供的一种筏板基础的沉降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筏板基础的沉降控制装置,包括套筒、千斤顶和桩柱,其中套筒套设在桩柱上部,千斤顶设在套筒内,千斤顶上端与套筒内上部连接,千斤顶下端与桩柱顶端连接。
千斤顶上端与套筒内上壁之间设有橡胶垫片。
千斤顶下端与桩柱顶端之间设有刚性垫片。
套筒内设有千斤顶控制器,所述的千斤顶控制器与千斤顶连接,控制千斤顶的升降,千斤顶控制器还包括信号收发装置,与外界终端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桩柱顶部设有位移测量装置,所述的位移测量装置与千斤顶控制器相连。
套筒上部开设有预留孔。
套筒内下部设有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设在套筒和桩柱之间,防止渗水。
其中,千斤顶、千斤顶控制器、信号收发装置、位移测量装置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建筑基础施工时,桩基础施工完成后,首先在桩柱顶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和桩柱之间设置刚性垫片,刚性垫片可以是圆形钢板,用于连接桩柱和千斤顶,并分散千斤顶施加在桩柱顶端的压力,防止桩柱受力不均而损坏;然后将套筒套设在桩柱上部,套筒内顶面与千斤顶上端相连,千斤顶与套筒之间设有橡胶垫片,起到千斤顶和套筒之间弹性连接的作用,当桩柱发生沉降时,橡胶垫片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分散千斤顶对套筒的压力,防止套筒由于受力不均而损坏;安装完套筒后,在套筒上方继续进行筏板基础的施工。
完成筏板基础施工及上部建筑施工后,建筑底部桩柱开始发生不间断沉降,装置内的位移测量装置测量桩顶沉降高度,并监控桩顶及筏底高度变化,通过千斤顶控制器内的信号收发装置将信息传递给外界终端控制系统,终端控制系统分析筏板下每个独立桩柱的沉降情况,之后远程发送信号给每个沉降控制装置内的千斤顶控制器的信号收发装置,进而通过千斤顶控制器控制千斤顶差别升降,调整单桩沉降,消除群桩沉降差,直到筏板整体的沉降一致。当筏板整体沉降稳定后,通过套筒上部的预留孔,向套筒内灌注混凝土,使沉降控制装置与桩柱共同构成新的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能够对建筑筏板基础的沉降实现精密的监测和控制,并对桩柱的沉降差进行精确调节,消除桩的沉降差,有效控制筏板基础的整体沉降,进而提高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具有智能、精确、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海南鲁郓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大学;海南鲁郓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8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