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上盖多棱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7901.3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4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林;王淼;柴成雷;充艺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6 | 分类号: | H01M2/06;H01M2/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周艳巧 |
地址: | 4545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部 拧接 本实用新型 蓄电池上盖 端子结构 多面体 加强筋 凹腔 多棱 多面 铅酸蓄电池 扳手工具 能源消耗 生产效率 手工工具 支撑作用 多棱柱 固定的 密封胶 外端子 节约 易断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上盖多棱端子结构,包含拧接定位部,及与拧接定位部固定的连接部,所述的拧接定位部为多面体,所述的多面体内设有对应的多面凹腔,多面凹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既能满足密封胶不漏,又能满足拧断时易断等特点,同时加强筋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端子有较好的强度,外端子结构为多棱柱或其它易于制作扳手工具的结构,使得拧断工具易定位获得,将原来需要端子钻的结构改成用手工工具拧断的结构,杜绝了端子钻坏的风险,省去了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消耗,节约成本,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上盖多棱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经过100多年的进程,技术发展已日趋成熟,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容量和寿命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指标,由于电动自行车电池外形结构的限制,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量也成了技术突破的瓶颈。常见的蓄电池极群跨桥连接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容量设计要求,极群跨桥连接设计的蓄电池上部有较多的空余设计,对电池来说,是一种空间浪费,也同时限制了极板的设计。现在研发的新的极群直连结构,将极群汇流排放在密封胶的设计可以满足此要求,但是要满足蓄电池上盖密封不漏胶,这样原来的上盖端子结构就需要重新设计,现在常用的密封式端子结构为圆形设计,符合电池端极柱外形结构,但在封胶后很难处理,需要采用端子钻台进行机械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池固定,同时需要人工搬运电池,各个型号的端子位置不一样,还需要不同的钻台设计,如果稍有偏差,会将端子钻掉,电池报废;且电动助力车铅酸电池直连结构密封是采用环氧树脂密封后再用台钻切削去除方法,费工费时,存在不安全风险,效率低电池报废高,浪费生产成本,电池外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上盖多棱端子结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将原来需要端子钻的结构改成用手工工具拧断的结构,杜绝端子钻坏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蓄电池上盖多棱端子结构,包含拧接定位部,及与拧接定位部固定的连接部,所述的拧接定位部为多面体,所述的多面体内设有对应的多面凹腔,多面凹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上述的,所述的多面体为棱柱。
优选的,所述的棱柱为六棱柱。
上述的,所述的加强筋为与多面凹腔内侧面连接的梯形结构突起。
上述的,所述的多面凹腔的中部还设置有内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的内加强筋为与多面凹腔内壁连接的梯形结构突起。
上述的,连接部与拧接定位部固定处为圆角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既能满足密封胶不漏,又能满足拧断时易断等特点,同时加强筋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端子有较好的强度,外端子结构为多棱柱或其它易于制作扳手工具的结构,使得拧断工具易定位获得,将原来需要端子钻的结构改成用手工工具拧断的结构,杜绝了端子钻坏的风险,省去了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消耗,节约成本,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标号1代表蓄电池上盖,标号2代表多棱端子,标号21代表拧接定位部,标号22代表加强筋,标号23代表连接部,标号24代表圆角过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7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