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自动弯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85127.2 | 申请日: | 201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润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7/024 | 分类号: | B21D7/0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件 底座 弯折装置 管件 弯折 枢接件 凹部 开口 本实用新型 传送机构 连续弯折 传送管 弯折部 限位部 穿设 枢接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续自动弯折装置(100),用于连续弯折管件(30),连续自动弯折装置(100)包括:本体(10),设有开口(101);传送机构(20),用于传送管件(30);弯折底座(40),容置于开口(101)中;转动件(50),设置弯折底座(40)上,转动件(50)设置枢接件(80),使得转动件(50)枢接于弯折底座(40)上,且可以枢接件(80)位轴心进行转动;弯折部(60),设置于转动件(50)的端部;以及管件限位部(70),固定连接于底座(40),并具有凹部,管件(30)穿设于凹部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异常例如更换轮胎或者观察汽车底盘,因此,汽车一般会配置随车千斤顶。
目前,市场现有的千斤顶有手动式、气动式和液压泵式三种液压千斤顶,其中,手动式因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而被广泛使用于家用小型汽车上,手动式千斤顶常见的有,人字型千斤顶和剪式千斤顶。使用手动式千斤顶时还需要连接一根操作杆,通过操作杆使千斤顶完成汽车的举升动作。由于操作杆通常是具有一定弯折角度或者特定形状,因此,于操作杆的制备过程需要通过弯折治具将直的操作杆弯折以形成具有特定角度或者形状的操作杆。现有的弯折过程,往往需要配备较多的人力及设备进行多次弯折,造成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对弯折设备的改进,自动化地控制弯折过程,以获得具有一定弯折角度或者特定形状的操作杆成为本领域的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弯折治具,可自动地进行多次弯折以形成具有特定角度或者形状的操作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自动弯折装置(100),用于连续弯折管件(30),连续自动弯折装置(100)包括:本体(10),设有开口(101);传送机构(20),用于传送管件(30);弯折底座(40),容置于开口(101)中;转动件(50),设置弯折底座(40)上,转动件(50)设置枢接件(80),使得转动件(50)枢接于弯折底座(40)上,且可以枢接件(80)位轴心进行转动;弯折部(60),设置于转动件(50)的端部;以及,管件限位部(70),固定连接于底座(40),并具有凹部,管件(30)穿设于凹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弯折部(60)弯折管件(30)时,转动件(50) 以枢接件(80)为轴心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弯折管件(30)自管件限位部(70)的凹部中伸出的端部以形成弯折端(31),弯折端(31)与管件(30) 的本体之间具有一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夹持部(90),设置于传送机构(20) 与弯折底座(40)之间,用于夹持管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于底座(40),于弯折管件(30)时,升起底座(40),使得底座(40)的上表面于本体(10)外侧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枢接件(80)的一端连接于底座(40),枢接件(80)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弯折部(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械手臂,于管件(30)完成弯折后,将其自夹持部(90)上取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自动弯折装置,底座于转动件枢接,弯折部设置于转动件的一端,转动件相对底座转动以带动弯折管件,弯折完成后,转动件带动弯折部自动复位,实现持续弯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自动弯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连续自动弯折装置弯折管件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润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润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5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