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9634.5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7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义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7/198;G02B7/02;G02B13/00;G09B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凹镜 固定框架 成像 光学取像 曲面凸镜 物理实验 固定环 凸镜 光圈 本实用新型 成像效果 固定设置 平行设置 嵌入设置 光效果 全开 焊接 放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顶部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固定框架紧密焊接,固定框架内部的顶部设有第一曲面凹镜,且第一曲面凹镜嵌入设置于固定框架中,第一曲面凹镜的底部设有第二曲面凹镜,且第二曲面凹镜与第一曲面凹镜之间平行设置,第二曲面凹镜的底部设有第三曲面凸镜,且第三曲面凸镜固定设置于固定框架中,该第十一大凸镜可初步的对成像进行放大,具有集像作用,此外在第十一大凸镜的表面设有一层抗光表层,可提高在光圈全开时,成像的效果,解决成像偏软的问题,实现了具有抗光效果强,成像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取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
背景技术
光学取像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一些研究者尝试向生物体内注射外源性的荧光染料作为对比剂,通过非侵入的方式结合内窥实现光学测量,来分辨肿瘤的正常和病态区域。生物光学成像依赖于光学分子探针的发展,其里程碑式的应用是在1994年,Chalfie等实现了荧光蛋白的成功表达后。荧光蛋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活体标记分子,它无毒,不影响生物的功能,转染后能在细胞内自行合成,因而非常适合活体标记。荧光蛋白被迅速应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中,特别是肿瘤的研究。几名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下村修(OsamuShimomura)、马丁·查尔菲(MartinCharfie)与钱永健(RogerTsien)因此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现有光学取向结构存在某些光学缺陷,这些缺陷包括球面像差、色像差、周边像差、像散、透镜偏离光心、校准度差,镜面大小镜面凹凸情况取决了成像效果,而且现有的取像结构不具备镀膜技术,镜头的抗反光性能不高,镜面在光圈全开时像差较明显,导致成像偏软的现象。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光学取向结构存在某些光学缺陷,这些缺陷包括球面像差、色像差、周边像差、像散、透镜偏离光心、校准度差,镜面大小镜面凹凸情况取决了成像效果,而且现有的取像结构不具备镀膜技术,镜头的抗反光性能不高,镜面在光圈全开时像差较明显,导致成像偏软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实验用光学取像结构,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顶部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固定框架紧密焊接,所述固定框架内部的顶部设有第一曲面凹镜,且第一曲面凹镜嵌入设置于固定框架中,所述第一曲面凹镜的底部设有第二曲面凹镜,且第二曲面凹镜与第一曲面凹镜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曲面凹镜的底部设有第三曲面凸镜,且第三曲面凸镜固定设置于固定框架中,所述第三曲面凸镜的底部设有第四曲面凸镜,且第四曲面凸镜呈圆形,所述第四曲面凸镜的底部设有第五曲面凹镜,且第五曲面凹镜与第四曲面凸镜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五曲面凹镜的底部设有第六正率凸镜,且第六正率凸镜呈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正率凸镜的底部设有第七负率凹镜,且第六正率凸镜嵌入设置于第七负率凹镜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负率凹镜的底部设有第八凹镜,且第八凹镜与第七负率凹镜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八凹镜的底部设有第九非球面凹镜和第十凸镜,所述第九非球面凹镜内嵌设置于第八凹镜与第十凸镜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十凸镜的底部设有第十一大凸镜,且第十一大凸镜固定设置于固定框架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义,未经王兆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