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79183.5 | 申请日: | 2017-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检测 试验 现场 主体 结构 定位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侧壁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贯穿第二杆体设置,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杆体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一测量尺,且第二杆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与第一测量尺匹配的第二测量尺,所述转轴的底部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垂直于第一杆体设置,所述转轴的两侧内壁还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且两个第二螺纹杆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匹配的斜齿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占空间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现场主体结构保护层厚度试验中检测方法均依据DB11/T365-200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各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J01-78-2003<<回弹法、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及JC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标准DB11/T365-2006中规定板检测保护层厚度为六个点,梁检测保护层厚度有几根主筋为几点,检测点需在一条直线上,不能交错检测测点应重复精确测试3次,取最小值为该测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DBJ01-78-2003及JCJ/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规定,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2,测点应分布均匀相邻两点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一个测区16个回弹值,测区易选构件两对称可测面上,也可在一个可测面上,但是在使用检测工具时,由于检测空间的限制,检测工具并不好携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但是在使用检测工具时,由于检测空间的限制,检测工具并不好携带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检测试验中现场主体结构检测定位工具,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侧壁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贯穿第二杆体设置,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杆体的上端侧壁设有第一测量尺,且第二杆体的上端侧壁设有与第一测量尺匹配的第二测量尺,所述转轴的底部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垂直于第一杆体设置,所述转轴的两侧内壁还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且两个第二螺纹杆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匹配的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侧壁设有卡杆,且卡杆贯穿转轴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杆体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与卡杆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蚀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杆体和转轴的转动连接处套设有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采用多种测量尺寸规格。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时,先将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伸展开,然后转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带动斜齿轮转动,斜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上的螺母因为有卡杆对它的限制,因此螺母可以在第二螺纹杆上移动,螺母带着卡杆与卡槽卡扣,第二杆体被固定在第一杆体上,这样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相互配合就可以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