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9078.1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5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玲;吴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玲玲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G10D3/10;G10D3/12;G10D3/1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晓刚;朱明华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鸣箱 扬琴 发音面板 音梁 琴体结构 琴体 木板 本实用新型 高音扬琴 共鸣效果 年龄阶段 上下两端 稳定性强 便携性 观赏性 开口处 上底边 体积小 下底边 重量轻 声学 抵住 底面 姿势 演奏 学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包括琴体,琴体上包括共鸣箱和发音面板,发音面板安装在共鸣箱上,共鸣箱由完整的木板挖制而成;共鸣箱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根音梁,音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共鸣箱的上底边、下底边,音梁的顶端抵住发音面板的底面。这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的共鸣箱由一块完整的木板从中间挖制而成,通过改变共鸣箱的构造,大幅改善共鸣箱的共鸣效果,加强了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声学的品质;其声音响亮、外观优美、体积小、重量轻,琴体结构稳定性强,集观赏性、可听性、便携性、练功扬琴、入门扬琴、高音扬琴及可采用多种演奏姿势为一体的扬琴,适合各年龄阶段的扬琴爱好者入门和学习扬琴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琴,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
背景技术
扬琴是兼有广泛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击弦乐器。在传入中国的四百年历史长河中,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规律和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不可分割和缺少的一部分。纵观扬琴发展脉络,无论在乐器制作、音乐创作、理论研究、演奏、教学及对外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是建国后,扬琴乐器的改革更是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扬琴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大多都是在传统小扬琴的基础上经过改良,使其转调方便、扩大了音域,优化了音质。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401、402、501 扬琴等在扬琴的演奏和发展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作为“指挥”的角色,被称为民族乐队中的“定海神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目前以使用最广的“402”扬琴为例,它的琴体结构尚存不够合理之处,如琴体受力部位不能长时间承受目前多音位琴弦的巨大拉力,面板压力过大、面板上方的配件多包括左右滚板及滚珠和变音槽、码位摆放不均匀,易造成琴体变形,使用寿命短,。琴体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音准的稳定性,造成易跑弦,杂音多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扬琴的演奏教学以及普及与推广,因此对于乐器结构稳定性的改革是当前所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扬琴琴体结构不合理,易变性,寿命短,音准稳定性差而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这种一体式扬琴结构稳定性强,声音优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包括琴体,所述琴体上包括共鸣箱和发音面板,所述发音面板安装在共鸣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由完整的木板挖制而成;所述共鸣箱开口处设有至少一根音梁,所述音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共鸣箱的上底边、下底边,所述音梁的顶端抵住发音面板的底面。
上述结构中,共鸣箱由一块完整的木板从中间挖制而成,这种一体式结构使得共鸣箱的各侧面能够更好地接触,有利于提高共鸣箱的密封性,使得共鸣箱的发音效果更好,结构稳定性强,声音优质;不像目前扬琴的共鸣箱是由多块木板拼粘而成,共鸣箱的各侧面的接触性不好,结构不合理,易变形,音质效果较差。一块完整的木板是从普通年限的树木截取下来的,通常木板的横截面积不大,因而共鸣箱的体积小,重量轻。这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通过改变共鸣箱的构造,节省琴体的体积,大幅改善共鸣箱的共鸣效果,携带方便,符合各年龄阶段的扬琴爱好者入门和学习扬琴的需要,不仅限于专业的演奏,使得这种一体式的多功能小扬琴能够广泛普及和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玲玲,未经李玲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9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