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保护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73817.6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梓泉;杨俊;赵悠曼;乔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3;H01M10/6551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电池保护 电池电芯 吸热 吸热层 凸起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表面 壳体外部 散热层 热传导系数 导热通道 电池卷芯 电池使用 电池外壳 散热能力 防腐蚀 内表面 对壳 传导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壳,属于电池外壳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电池电芯外部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表面上的吸热凸起、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的散热层及设置在壳体内表面上的吸热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壳,通过在圆柱形的壳体内侧设置吸热层,利用吸热层较大的热传导系数,加快引导电池卷芯热量向壳体聚集,并在壳体外部设置散热层,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散热能力同时对壳体起到保护和防腐蚀作用。在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吸热凸起,增加了电池保护壳与电池电芯的接触面积,吸热凸起与电池电芯的接触形成了导热通道,加快电池使用时电池电芯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外部的传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外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不断枯竭以及传统化石燃料燃烧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具有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的电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国内外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作为动力来源的储能载体的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电池在在进行大倍率充放电时,电池极化严重电池内阻增大,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而积累在电芯内部,热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引发电池过热起火爆炸等不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壳,旨在现有的电池外壳在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时散热不及时容易引起电池过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保护壳,包括设置在电池电芯外部的用于保护电池电芯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用于加快热量吸收的吸热凸起、设置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上用于加快热量散发的散热层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用于吸收电池电芯中热量的吸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快散热的散热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凸起和/或所述散热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凸起及所述散热凸起的外表面均为球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快散热的散热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叶片为沿所述壳体轴向依次设置的圆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叶片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朝向所述壳体底面一侧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叶片的外端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叶片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两个所述散热叶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壳体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层为铜材质制件,所述吸热层为镍材质制件,所述壳体为不锈钢材质制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壳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保护壳,通过在圆柱形的壳体内侧设置吸热层,利用吸热层较大的热传导系数,加快引导电池卷芯热量向壳体聚集,并在壳体外部设置散热层,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散热能力同时对壳体起到一定的保护和防腐蚀作用。在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吸热凸起,增加了电池保护壳与电池电芯的接触面积,同时减少了不良接触的概率,并且吸热凸起与电池电芯的接触形成了导热通道,加快电池使用时电池电芯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外部的传导,使本电池保护壳的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3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