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3766.7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楚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楚贵 |
主分类号: | B60G11/56 | 分类号: | B60G1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揭阳市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弹簧 减震体 减震 嵌入设置 伸缩杆 减震装置 汽车底盘 橡胶气垫 固定栓 体内部 转动轴 垫板 底座 隔板 本实用新型 橡胶软接头 弹性空间 反作用力 防震效果 螺钉固定 密闭空间 螺旋状 弹簧 焊接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减震体组成,转动轴四周均设有减震体,且减震体用螺钉固定在减震体中,减震体内部设有减速弹簧,且减速弹簧嵌入设置在减震体中,减震体内部设有固定栓,且固定栓嵌入设置在减震体中,减速弹簧底部设有垫板,且垫板嵌入设置在减速弹簧中,底座上方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焊接在底座中,并且设有多个,橡胶气垫内部为密闭空间,有弹性,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且橡胶气垫数目为二,然后减速弹簧为螺旋状,利用弹簧的性能达到第二次减震,伸缩杆内部也设有弹性空间,当挤压时,内部的气体受到力的作用,有一个相对力可以达到第三次防震效果,而在每一块隔板处皆设有橡胶软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发明之初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经100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创新,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并得益于石油、钢铁、铝、化工、塑料、机械设备、电力、道路网、电子技术与金融等多种行业的支撑,带动了它们的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有多种型式、不同规格,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多种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8738万辆,如今私家车就达到了约1.5亿辆,因此,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多。
但现有的汽车在使用时,对使用者来说并不舒适,因为防震效果不佳,而且基本上只有前座才设有防震装置,后座部位都没有,在震动的车内,会影响人的情绪与某些身体部位,也容易造成车祸。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减震体组成,所述转动轴四周均设有减震体,且所述减震体用螺钉固定在减震体中,所述转动轴左侧设有前轮轮轴,且所述前轮轮轴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中,所述转动轴右侧设有后轮轮轴,且所述后轮轮轴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中,所述转动轴两侧均设有轮胎,且所述轮胎用螺钉固定在转动轴中,所述前轮轮轴右侧设有主转动轴,且所述主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前轮轮轴中,所述后轮轮轴左侧设有从动轴,且所述从动轴转动连接在后轮轮轴中,所述从动轴右侧设有万向节,且所述万向节转动连接在从动轴中,所述前轮轮轴上方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用螺钉固定在前轮轮轴中,所述减震体内部设有减速弹簧,且所述减速弹簧嵌入设置在减震体中,所述减震体内部设有固定栓,且所述固定栓嵌入设置在减震体中,所述减速弹簧底部设有垫板,且所述垫板嵌入设置在减速弹簧中。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焊接在底座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焊接在底座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栓下方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焊接设置在固定栓中。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下方设有橡胶软接头,且所述橡胶软接头紧密贴合在隔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表面设有橡胶气垫,且所述橡胶气垫嵌套设置在伸缩杆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底盘减震装置设置了减震体,减震体用螺钉固定在前轮轮轴与后轮轮轴上,并且设有多个,比现有的汽车多了后座部位的防震,当受到力的挤压时,橡胶气垫内部为密闭空间,有弹性,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且橡胶气垫数目为二,达到双倍防震的效果,然后就是减速弹簧的设置,减速弹簧为螺旋状,利用弹簧的性能达到第二次减震,伸缩杆内部也设有弹性空间,当挤压时,内部的气体受到力的作用,有一个相对力可以达到第三次防震效果,而在每一块隔板处皆设有橡胶软接头,橡胶软接头的材质也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而且也可以使隔板的摩擦力度减小,增加使用寿命,由此可见,该汽车底盘减震装置比现有的汽车减震效果更好,具有多重减震部分,整个减震体与前轮轮轴、后轮轮轴都是用螺丝固定,可拆卸,既方便,又实用,效果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楚贵,未经陈楚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3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乘用车用控制臂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减震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