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71513.6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3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06;H01M2/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槽 夹持板 偏极柱 本实用新型 铅酸蓄电池 矫正工具 汇流排 夹持臂 夹持部 限位槽 极柱 矫正 长时间操作 手柄 定位作用 矫正方向 圆弧过渡 整个操作 轴向延伸 铰接点 棱角处 相对面 铰接 省力 凸条 交错 疲劳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包括交错铰接的两条夹持臂,各夹持臂具有位于铰接点两侧的手柄和夹持部;两夹持部的端部均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夹持板,两夹持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容纳极柱插入的夹持槽,各夹持槽内的至少一棱角处采用圆弧过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夹持板上设置夹持槽,使在矫正过程中,夹持槽控制偏极柱的矫正方向,夹持槽上的限位槽起到最后的定位作用,矫正完毕时,极柱凸条正好进入限位槽,整个操作过程简单省力,效率高,精度高,长时间操作也不会疲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内部有多个单独工作的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之间需要通过焊接连接形成一个完成电池群。现有的铅酸蓄电池产品,每个电池单体上具有正汇流排与负汇流排,正汇流排与负汇流排上各具有一个极柱用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连接,两个极柱之间需要焊接连接。多数蓄电池产品在汇流排成型后发现,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极柱相距较远,有些产品因模具使用不当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极柱弯曲、相邻极柱错位的情况,给极柱焊接连接带来了不便。
在焊接之前,工人会对汇流排偏极柱进行矫正,传统的矫正方法是用尖嘴钳对每个偏极柱单独进行矫正,在矫正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矫正偏柱时需用力较大,长时间操作易疲劳;二、矫正精度不高,相邻两个偏极柱很难对齐,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该工具能对相邻的两个偏极柱同时进行矫正,不仅可以提高矫正精度,而且使操作更方便,提高矫正效率。
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包括交错铰接的两条夹持臂,各夹持臂具有位于铰接点两侧的手柄和夹持部;
两夹持部的端部均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夹持板,两夹持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容纳极柱插入的夹持槽,各夹持槽内的至少一棱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夹持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夹持板并配合极柱侧面凸条进入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位于凹槽的正中间。在矫正过程中,限位槽可以使两极柱完全对齐,保证矫正的精度。
所述夹持槽的端部为引导所述凸条插入的扩口状,使极柱凸条能够更顺利的进入限位槽,提高矫正效率。
所述两夹持部的相对面设有排齿以及夹持物件用的豁口,在夹持不同的物件过程中都能起到防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夹持板上设置夹持槽,在矫正过程中,夹持槽内棱角处采用圆弧过渡,可以控制偏极柱的矫正方向,夹持槽上的限位槽起到最后的定位作用;矫正完毕时,极柱的凸条正好竖直的固定在限位槽上。整个操作过程简单省力,效率高,精度高,长时间操作也不会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矫正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矫正工具的侧视图;
图3为矫正工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偏极柱的矫正工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交错铰接的两条夹持臂,各夹持臂具有位于铰接点1两侧的手柄2和夹持部3;
两夹持部3的端部均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夹持板4,两夹持板4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容纳极柱插入的夹持槽5,各夹持槽5内的至少一棱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夹持槽5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夹持板4并配合极柱侧面凸条进入的限位槽6。所述的限位槽6位于夹持槽5的正中间。在矫正过程中,限位槽可以使两极柱完全对齐,保证矫正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1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