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70852.2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瞿标;吴圣威;郑海波;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四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1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体 旋风除尘器 内锥体 陀螺体 圆筒体 中轴线 双排 反射 本实用新型 倒锥体 灰斗 内锥 上窄 体内 二次扬尘 分离效果 环形间隙 有效抑制 运动路径 传统的 进气管 排气管 锥尖处 除尘 圆锥 重合 尘粒 返混 隔开 内旋 柱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管、排气管、柱形的圆筒体、圆锥体和灰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锥体的下部连接有一个上窄下大的副圆锥体,在所述副圆锥体内安装一个内锥体,所述灰斗顶部内侧设有一个上窄下大的倒锥体,在所述内锥体内下部安装有一个反射陀螺体且反射陀螺体由两个圆锥构成,所述内锥体中轴线与圆筒体以及圆锥体中轴线重合,所述反射陀螺体的锥尖处朝向内锥体中轴线且与内锥体内壁之间有环形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在传统的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上增加了副圆筒体、内锥体和倒锥体,隔开了尘粒和内旋气流的运动路径,有效抑制了圆锥体下部的二次扬尘返混,保证了除尘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中的一种。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排气管,顶盖、灰斗、圆锥体、圆筒体和进气管,其工作原理为:当含尘气流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并沿着圆筒体内壁向下朝圆锥体流动,形成外旋气流。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旋风除尘器内壁。尘粒与旋风除尘器内壁接触后失去惯性并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旋风除尘器内壁进入灰斗。外旋气流下降到达圆锥体时,因圆锥体收缩向旋风除尘器竖向中心靠拢,外旋气流由下反转而上,继续做螺旋形上升流动,形成内旋气流,最后经排气管排出。由于分离的尘粒集中在圆锥体下部内壁上,外旋气流反转成内旋气流时会造成部分尘粒被吹起,形成二次扬尘返混并内旋气流带出旋风除尘器外,造成除尘分离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在传统的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上进行改进,增加了副圆锥体、内锥体、反射陀螺体和倒锥体,隔开了尘粒和内旋气流的运动路径,有效抑制了圆锥体下部的二次扬尘返混,保证了除尘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排灰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管、排气管、柱形的圆筒体、圆锥体和灰斗,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位于圆筒体上部圆周侧壁切线方向上,在所述圆筒体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排气管竖向安装在顶盖中心位置处且排气管下端穿过顶盖延伸至圆筒体内,所述圆锥体上大下小,位于圆筒体正下方且圆筒体下端与圆锥体上端连接导通,所述灰斗位于圆锥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锥体的下部连接有一个上窄下大的副圆锥体且副圆锥体的下端与灰斗的顶面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副圆锥体内安装一个与圆锥体结构相似的空心的内锥体,所述内锥体上边缘与副圆锥体上端面齐平且内锥体上边缘与副圆锥体内壁之间有环形间隙,所述灰斗顶部内侧设有一个上窄下大的倒锥体且内锥体的下端与倒锥体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并实现内部导通,在所述内锥体内下部安装有一个反射陀螺体且反射陀螺体由两个圆锥构成,所述内锥体中轴线与圆筒体以及圆锥体中轴线重合,所述反射陀螺体的锥尖处朝向内锥体中轴线且与内锥体内壁之间有环形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体的锥角a和内锥体的锥角b相等,为75°~77°,使得外旋气流向下移动并逐步向竖向中心收拢过程中,不会发生风向突变,造成尘粒飞扬。
进一步地,所述副圆筒体高度与内锥体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体、圆锥体、副圆锥体和倒锥体的高度比为1:1.1:0.5:0.4。
进一步地,所述倒锥体的下底面直径大于内锥体上底面直径和下底面直径,使得灰斗上部内壁面的粉尘向中心气流运动过程中发生转折而重新想灰斗内壁面运动,以削弱灰斗返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四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四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0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