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点并联型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70323.2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9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宾;汪志坤;董欣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56 | 分类号: | H01H50/5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簧 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 触点并联 触点 两组 继电器 接触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电流增大 公共端子 常闭端 常开端 导磁体 电流极 连接体 并联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并联型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动簧部分包括两个动簧和两个作为动簧引出端的公共端子;所述两个动簧之间还连接有跨越动作导磁体并能够使两个常开端触点相连通和两个常闭端触点相连通的连接体;从而实现两组常开触点或两组常闭触点的并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加大原有继电器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在应用于电流可靠性要求高(电流增大或电流极小时)的场合时可以减少PCB铜箔引线的设计,达到了简化PCB设计的效果,同时达到了提高接触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点并联型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因产品开发之初主要面向的应用领域为网络通讯,其特点是:产品外形尺寸小、线圈低功耗、动触点为双触点结构以提高可靠性,触点形式为两组转换规格,主要应用的负载电流不大,耐电压要求也不高。随着科学工业发展,此类超小型电磁继电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其它领域,如家电控制、信号检测领域等。这些领域的使用特点是:①通过电流要求更大;②电流信号更小,类似干电路的模拟量信号,对触点接触电阻可靠性要求很高)。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同时,产品的外形尺寸不能变大,以满足继电器密集安装及整机小型化的要求。因此目前有上述要求的客户,通过在PCB上增加电路铜箔引线的方式将继电器的两组常开或常闭触点进行并联的使用方式来满足电流加大的要求以及电流信号小时的接触可靠性高要求。这种并联方式等同于将继电器的2H(两组常开)触点并联后变成1H(一组常开),或者将2D(两组常闭)触点并联后变成1D(一组常闭)。经如此处理后,继电器的触点形式可变成为以下几种组合:1Z(一组转换)、1H(一组常开)、1D(一组常闭)三种。本次介绍的现有技术为1Z规格继电器。其它两种可类推。
现有超小型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和底座部分。动簧部分包括两个动簧和两个动簧引出端子(即公共端子),两个动簧的动簧片和动作导磁体、永磁铁等部件通过组合注塑形成一个整体。两个动簧分别有常开端动触点和常闭端动触点,两个动簧之间相互绝缘,每个动簧的常开端与常闭端连接成一个整体。永磁铁置于动作导磁体下方,该处正对于底座部分上方,并处于两个动簧的大致轴对称中心位置。两个动簧分别通过定位处的材料与动簧引出端子(即公共端子)焊接形成整体。焊接方式可为激光或者电阻等方式。底座部分将线圈、线圈引出端子、静簧部分的静簧引出端子和公共端子集成在一起,线圈由U型静止导磁体和绝缘材料塑料构成,U型静止导磁体的水平位置设有绝缘塑料层,漆包线绕制于绝缘层上形成线圈。静簧部分包含四个静簧,分别是两个常开静簧和两个常闭静簧,四个静簧之间相互绝缘。静簧具有静触点和静簧引出端子,静簧引出端子集成于底座部分,两个常开静簧和两个常闭静簧分别位于静止导磁体两侧,并大致沿静止导磁体中心对称分布。图1为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动簧与静簧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引出端子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动簧与动作导磁体、永磁铁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电连接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适配于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PCB的电导体示意图;该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的两个动簧的动簧片101、102和动作导磁体103、永磁铁104等部件通过组合注塑形成一个整体,集成在底座部分的引出端子共有八个,其中两个为线圈引出端子105(即编号为1号、12号的端子),两个为公共端子106(即编号为4号、9号的端子),四个为静簧引出端子107(即编号为3号、5号、8号、10号的端子),在编号为3、4、5的三个端子中,4号端子为公共端子(即动簧引出端子),在编号为8、9、10的三个引出端子中,10号端子为公共端子(即动簧引出端子),动簧片101的定位部1010与4号公共端子的定位部1064焊接在一起,动簧片102的定位部1020与9号公共端子的定位部1069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由于继电器内部结构紧凑,内部的零部件如动簧、静簧、动作导磁体、永磁铁、绝缘塑料等零部件,在高度方向或水平方向互相存在阻碍,因此难以通过继电器内部的触点并联提高负载能力。为了满足此种新的负载使用要求,现有解决方案是继电器使用方通过在PCB上增加继电器焊接位置的电路铜箔引线,来使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触点之间实现并联。其具体解决方式是:继电器使用方使用常开端,外部电路中流经继电器的电流大小为2I。则将4号端子与9号端子这两个公共端通过铜箔108连接起来,电路所需的信号通过4号端子、9号端子和5号端子、8号端子引出。此时当继电器线圈通电之后,继电器中4号端子与5号端子接通,9号端子与8号端子接通。电路信号流经的途径为并行的两路从4号端子与9号端子等公共端流进,从5号端子与8号端子流出,由于4号端子与9号端子之间的PCB铜箔已经并联接通,因此电流会在铜箔并联处进行分流,每路电流理论值为I。路径分别为二路,一路是9号端子→8号端子→外部电路→9号端子,另一路是,4号端子→5号端子→外部电路→4号端子。以第一路为例说明,信号从9号端子根部往上走至静簧与动簧的焊接位置材料,然后沿动簧走至动触点,通过静触点沿静簧走至8号端子根部流出与外部电路连接形成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70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线圈架
- 下一篇:一种电磁继电器用推动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