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洪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9272.1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6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卢树填;王汉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徐旭栋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洪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在防洪墙体一侧的排水沟影响了道路板块整体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洪墙,安装在道路靠近河道侧,包括墙本体,所述墙本体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墙本体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的井口设置在所述墙本体的顶面,所述排水井的井口安装有盖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排水井破坏道路整体性的缺点,达到了兼具排水和防洪功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洪墙。
背景技术
为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企业、沿江河、海岸区、部分海塘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或圬工挡水建筑物,又称防洪墙。防洪墙的作用与堤相同。由于城市沿江一带有交通要道,建筑群密集,有时因已建工程的限制,或因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或因土源所限,只得采用防洪墙,以减少占地和拆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383183U,公开一种城市无排水孔防洪墙,包括设在水边岸上的防洪墙体,在防洪墙体的迎水面为岸坡,在防洪墙体的背水面的底部铺垫有一层0.5米厚的砂卵石层,在砂卵石层的上边覆盖有回填土层,砂卵石层与排水沟相连,可以排除回填土层中渗漏下来的水,在砂卵石层与排水沟之间铺设有起过滤作用的土工布。
上述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沟排除回填土层中渗漏下来的水,然而城市道路的两旁一般都设置排水井代替上述排水沟,排水井确保城市排水畅通无阻;可是排水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板块整体性、结构稳定性、外观美感及使用寿命,例如,排水井上端与路面不平导致车辆行走出现颠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墙,具有兼具排水、防洪,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井破坏道路整体性问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洪墙,安装在道路靠近河道侧,包括墙本体,所述墙本体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墙本体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的井口设置在所述墙本体的顶面,所述排水井的井口安装有盖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排水井集成在防洪墙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排水井不用设置在路面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排水井破坏道路整体性的缺点,达到了兼具排水和防洪功能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排水井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进入所述排水井的爬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排水井。
进一步,所述墙本体的迎水面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河道和所述排水井的门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通河道和排水井的门槽,方便排水井内的水直接排入河道。
进一步,所述墙本体的迎水面设置有与所述墙本体连接的亲水平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和动物的踩踏。
进一步,还包括修建于河床上、用于承载所述亲水平台的混凝土底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修建用于承载亲水平台的混凝土底板,使亲水平台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钢筋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作为混凝土底板的加强筋,对混凝土底板起到加强作用。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底板下铺设有透水土工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铺设透水土工布,方便混凝土底板渗出的水排出,截流土颗粒,细沙、小石料等,以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贯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排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方便排出混凝土底板上的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9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防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水泥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