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9017.7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4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曹贞虎;胡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变色 汽车后视镜镜片 电致变色材料 透明导电玻璃 汽车后视镜 导电膜层 第一层 改进型 制备 简化生产工艺 本实用新型 导电胶黏剂 透明导电层 氧化物膜层 边缘环形 玻璃膜层 层绝缘膜 反射玻璃 反射膜层 内后视镜 生产效率 外后视镜 第二面 中间层 短路 镜片 导电 申请 汽车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第一层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材料中间层和第二层导电反射玻璃;所述的第一层透明导电玻璃由接触空气的第一面和接触电致变色材料并镀有边缘环形的反射膜层、透明导电层和氧化物膜层的第二面构成。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汽车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中的玻璃膜层制备结构。主要技术特征为在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的导电膜层上制备一层绝缘膜层,可解决导电膜层与导电胶黏剂短路的问题,并提高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的生产效率且简化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汽车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中的玻璃膜层制备结构。
背景技术
材料的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下材料的颜色能发生可逆的变化。即,当施加某种极性电压时,材料的颜色会变浅且可见光透过率随之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褪色”;当电压的极性相反时,材料的颜色加深且可见光透过率随之减少,这种现象称为“着色”。电致变色材料可用来制作多种器件并用于多个领域以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如利用该技术开发的汽车防眩目后视镜能够通过电致变色材料增加对光的吸收和减少来自车辆后方强烈的眩光,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目前,防眩目后视镜已成为多数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标准配件。
最早的电致变色后视镜构造依次为第一玻璃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玻璃基底和反射层。反射层由银金属层、铜金属层和一层或多层防护漆构成。其中,光线是从第一玻璃基底一侧进入电致变色后视镜。为简化制备工艺和消除杂散反射与重影,后续发展已将反射层从第二玻璃基底的后方(第四表面)转移至第二玻璃基底的前方(第三表面);此外,导电反射膜层也从初始的多层金属膜层如Cr/Ag逐渐演变成目前的金属氧化物膜层/金属膜层或金属氧化物膜层/透明导电膜层。与之相应,电致变色镜片的结构也进行了种类繁多的改造,包括膜层结构的大幅度改进,比如CN201621192950.X,提到了在前面一片透明导电玻璃中添加环形金属膜层,提高了通电变色速率。同时将原来的电流汇集条改成了电极触点,用导电树脂代替原来较长的卡扣式金属铜条。由于导电树脂易与第一片玻璃和第二片玻璃的导电膜层接触造成短路,前述专利对导电膜层进行了刻蚀,实现导电树脂与相应电极触点的接触。刻蚀方式是采用激光烧结或化学刻蚀,但易造成反射层与导电膜层一同被蚀,导致整个电致变色后视镜产品在生产中因短路增多而降低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导电膜层上制备一层绝缘膜层的方法,旨在改进当前采用刻蚀方法解决导电膜层与导电胶黏剂短路的问题,并提高电致变色车镜的生产效率且简化电致变色车镜的生产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包括第一层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材料中间层和第二层导电反射玻璃;所述的第一层透明导电玻璃由接触空气的第一面和接触电致变色材料层并镀有边缘环形反射膜层、透明导电层和氧化物膜层的第二面构成;所述的第二层导电反射玻璃由镀有接触电致变色材料的导电反射膜层的第三面和接触空气的第四面构成;
所述环形反射膜层、透明导电层、氧化物膜透明材料层及导电反射膜层等各膜层的厚度为10~300nm;
所述第一层透明导电玻璃的膜层结构为:玻璃基片/环形反射膜层/透明导电膜层/绝缘膜层;
所述环形反射膜层从玻璃基片外缘向内扩展的宽度为0.2~10mm、厚度为10~300nm;
所述的绝缘膜层,从第二面导电膜层外缘向内扩展,宽度为0.5~6mm,长度为外缘电极触点向两边延伸1mm~100mm或形成环形结构;
所述的第二层导电反射玻璃第三面膜层结构为:透明导电膜层/反射层/玻璃基片或导电反射层/金属氧化物膜层/基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9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变色贴纸、壳体、电子设备
- 下一篇:壳体、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