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4107.7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8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旺;李绍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17/02;E21C41/1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氮加注装置 液氮电磁阀 支护 储液罐 加注头 液氮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分离机构 金属骨架 经济负担 锚固支护 煤矿企业 三软煤层 施工周期 液氮出口 一级增压 依次设置 钢骨架 气液相 一次性 上套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它包括储液罐(1)和管路(9),储液罐(1)的液氮出口端与管路(9)连接,所述管路(9)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液氮电磁阀(2)、气液相分离机构(3)、一级增压机构(4)、二级液氮电磁阀(5)和矿用液氮加注头(6);矿用液氮加注头(6)上套有密封装置(7);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三软煤层开采过程采用锚固支护和金属骨架支护;存在的钢骨架很笨重不方便工作面工人的施工,即影响施工周期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支护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次性,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层治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三软煤层开采一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三软煤层工作面设计时采用什么样的开采技术是最困难的一 件事情。因为所选的开采技术不仅要满足开采需要,而且也要符合国家相应的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而后者的规程和标准是三软煤层工作面设计中首先考虑的环节,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工艺技术,既能保证安全又不妨碍生产是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思路核心。目前,国内外煤矿在三软煤层开采过程一般采用锚固支护技术、金属骨架支护技术等,这些支护技术大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其材料本身的自重很重会给采掘过程中工人带来很多麻烦,例如:钢骨架很笨重不方便工作面工人的施工,即影响施工周期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支护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次性,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三软煤层开采过程一般采用锚固支护技术、金属骨架支护技术等,这些支护技术大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其材料本身的自重很重会给采掘过程中工人带来很多麻烦,钢骨架很笨重不方便工作面工人的施工,即影响施工周期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支护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次性,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它包括储液罐和管路,储液罐的液氮出口端与管路连接,所述管路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液氮电磁阀、气液相分离机构、一级增压机构、二级液氮电磁阀和矿用液氮加注头;矿用液氮加注头上套有密封装置。
所述一级液氮电磁阀和二级液氮电磁阀均固定安装在防爆箱内。
所述储液罐为圆筒形结构,顶端设置有液氮注入口,储液罐侧面下部设置有液氮出口,液氮出口与管路连接;储液罐内层为液氮罐内胆,外层为钢结构,液氮罐内胆与外层之间设置有绝热材料。
所述管路为三层结构,最里层为铝膜,铝膜外层包裹钢网,钢网外层包裹有橡胶。
所述气液相分离机构上部为圆筒形结构,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圆筒形结构与圆锥形结构连接处设置有气液过滤网,上部圆筒形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液氮气体进口和液氮气体出口,圆筒形结构内部液氮气体进口和液氮气体出口下方依次设置有一级分液板、二级分液板和三级分液板,圆筒形结构内部顶端固定有导流板;圆锥形结构底端为集水器,集水器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放水阀。
导流板的板面正对液氮气体进口;导流板的长度从顶端一直延伸至二级分液板和三级分液板之间;导流板宽度为圆筒形结构直径的50—70%。
所述液氮加注头尾端为连接头,管路与连接头连接,液氮加注头顶端为锥形头;连接头为螺纹管,管路和锥形头与连接头分别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4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