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3365.3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5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岳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4 | 分类号: | E04B7/04;E04B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预制 墙板 预制墙板 木垫块 斜支撑 屋顶坡面 坡屋面 垫片 卡口 本实用新型 安装误差 基座平面 立支撑杆 连接固定 坡顶部位 墙板安装 墙板拼接 现场浇筑 止水钢板 桁架钢筋 立支撑 可用 坡面 墙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包括屋顶坡面结构、斜支撑、木垫块、垫片、止水钢板;所述屋顶坡面结构由多个预制叠合墙板拼接而成;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包括外预制墙板、内预制墙板,内、外预制墙板通过桁架钢筋连接;相邻外预制墙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卡口;所述卡口是现场浇筑的入口或入口之一;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坡顶部位下部设有木垫块,木垫块下方设有立支撑杆;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坡面下部设有斜支撑;所述立支撑、斜支撑与基座平面连接固定;所述垫片卡在预制叠合墙板与墙体之间,作为预制叠合墙板安装的支点,并且可用来调节预制叠合墙板的安装误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属于坡屋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迅猛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提升我国建筑业总体水平的必经之路。其中叠合墙板式剪力墙体系也有了长足发展。
传统坡屋面是通过现浇实现的,主要工序是先是模板安装,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以及表面收光等,存在三个缺点,一、现场支模困难,绑扎钢筋麻烦;二、浇筑的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三、由于屋面存在一定坡度,导致混凝土收光工序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解决因现浇屋面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使得混凝土质量得到控制;省去了大量现场施工工序,解决了现场难以支模和混凝土难以浇筑的问题,现场施工工艺简单;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包括屋顶坡面结构、斜支撑、木垫块、垫片、止水钢板;所述屋顶坡面结构由多个预制叠合墙板拼接而成;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包括外预制墙板5、内预制墙板4,内、外预制墙板通过桁架钢筋连接;相邻外预制墙板5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形成卡口12;所述卡口12是现场浇筑的入口或入口之一;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坡顶部位下部设有木垫块11,木垫块11下方设有立支撑杆;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坡面下部设有斜支撑10;所述立支撑、斜支撑与基座平面连接固定;所述垫片卡在预制叠合墙板与墙体之间,作为预制叠合墙板安装的支点,并且可用来调节预制叠合墙板的安装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撑杆与立支撑杆的上下两端设有固定装置,中部设有高度可调节装置;固定时先固定上支撑点,再固定下支撑点。
进一步的,所述木垫块呈长条状,其上表面形状根据连接处拼缝形状而定。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板8一端预埋在墙体上方中部,位于墙体与预制叠合墙板之间的位置,另一端伸出墙体并插入预制叠合墙板中间空心层。
一种上的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的安装方法,预制叠合墙板以一定坡度安装在墙体上;垫片1卡在预制叠合墙板与现浇混凝土墙体之间;对立支撑、斜支撑依次进行上、下支撑点的固定;木垫块作为模板支撑在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连接节点下方,并用立支撑进行固定;之后进行钢筋设置和钢筋绑扎;进行缝隙封堵;最后进行混凝土整体浇筑。
进一步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时对坡顶位置的预制叠合墙板开口处、以及所述卡口12进行浇筑;并通过所述卡口(12)进行观测,掌握浇筑进度和浇筑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省去了大量现场施工工序,解决了现场难以支模和混凝土难以浇筑的问题。
2)由于是混凝土整体现浇,因此防水性能和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3)现场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4)预制叠合墙板是在工厂预制完成,工业化程度高。
5)卡口的设置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解决防水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岳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岳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3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