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主动上传型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2722.4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港;汤晓宇;曾登峰;刘秀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28 | 分类号: | E06B7/28;E06B5/16;H04L12/40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捷 |
地址: | 517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门 数据处理单元 智能监控模块 状态检测单元 主动上传 电源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 监控设备 通讯单元 电动闭门器 通信实时性 通信效率 信息传输 数据处理 磁开关 干簧管 感应门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故障主动上传型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所述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包括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电源控制单元、状态检测单元以及通讯单元;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和防火门的电动闭门器连接,状态检测单元还通过干簧管感应门磁开关信号;所述通讯单元连接于数据处理单元和监控设备之间,用于将所述状态检测单元采集所得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监控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其具有通信实时性强、通信效率高、可主动上传故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火门监控系统,尤其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使用的故障主动上传型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防火门监控系统(一般包含了防火门监控器,防火门监控分机,防火门监控模块,闭门器等)的通讯接口采用RS485接口或二总线,利用RS485接口或二总线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在这种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节点作为主机,其它节点只能作为从机,无优先级发送,存在总线效率低,系统的实时性差,通信的可靠性低等缺陷。现有的防火门监控系统,它们要想相互通信只有通过主节点中转才能实现,这个主节点通常是防火门监控器,在这种防火门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节点,其余全部是从节点,数据的传递都由主节点即防火门监控器发起,定时轮询从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采集防火门信息,这种通信模式,在大型建筑群中,由于被监测的防火门数量庞大,安装位置分散,导致通讯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使得通讯的延迟和环境的干拢加大,造成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加上需采集信息量大,将造成每一轮采集周期长,就必然导致防火门监控器无法实时采集到防火门的故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故障主动上传型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该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具有通信实时性强、通信效率高、可主动上传故障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故障主动上传型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所述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包括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
电源控制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和防火门的电动闭门器连接,用于控制电动闭门器的电源供应与防火门智能监控模块自身的电源供应;
状态检测单元,其与防火门的电动闭门器连接,用于采集防火门的开门、关门以及开闭到位信息,状态检测单元还通过干簧管感应门磁开关信号,用于采集防火门的关门到位信息,且状态检测单元还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将采集所得的开门到位信息和关门到位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
通讯单元,连接于数据处理单元和监控设备之间,用于将所述状态检测单元采集所得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监控设备。
优选地,所述监控设备为监控器或监控分机。
优选地,所述通讯单元包括有高速CAN收发器,高速CAN收发器的引脚TXD和引脚RXD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且高速CAN收发器的引脚CANH和引脚CANL分别通过热敏电阻RT2、热敏电阻RT3与所述监控设备的通讯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单元还包括有压敏电阻RV1和两TVS管,所述压敏电阻RV1串联连接于热敏电阻RT2和热敏电阻RT3的两端,且所述高速CAN收发器的引脚CANH和引脚CANL分别通过一TVS管接地。
较佳地,所述高速CAN收发器的芯片型号为MCP256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主控芯片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芯片型号优为PIC18F25K80。
优选地,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相互连接的供电模块与隔离开关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2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